回想起来,我妈妈的病程到今天这样,其实也是有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有一次我陪她春节外出看望亲戚,从亲戚家告辞出来后,我发现妈妈的脚步越来越迟缓,慢慢拉在了后头。见我回头催她,她便试图努力跟上我们。可是,好像她的大脑指挥不了她的腿脚,还是走得很慢很费劲。所谓力不从心,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俗话说,人老先老脚,确实是有道理的。
妈妈慢慢地自己站不起来,没人搀扶牵引就迈不开步。去年重阳节,有几个交情深厚的多年小友来看望我的爸妈。考虑到爸妈的健康状况,他们特意在附近不远处订了饭店请二老吃饭聚会。爸妈住的老房子没有电梯,对正常人来说不觉得高的三层楼,可也得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下去。下楼时,我和朋友还有我爸爸,不约而同地把手伸向了我妈妈,想搀扶她下楼。面对三双手,妈妈不假思索地把她的手伸向了爸爸那双宽大厚实,温暖可靠的大手。当时我和朋友还打趣说,我们竞争上岗未遂,讨好她老人家不成,真是伤心失落啊。
是啊,这牵手的取舍背后,可是说明问题,它代表着我妈妈一生对我爸爸深深的依恋和不舍。“文化大革命”期间,爸爸因政治原因受到冲击,被发配到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妈妈原本不必同行,但她本着夫妻同心同行,生死相随,永不分离的信念,毅然离开故土和她已老的母亲、年幼的孩子,陪伴着爸爸踏上了前途莫测的苦难征程。在那个天寒地冻、缺吃少穿的地方,她以瘦弱娇小的身体,和爸爸一同扛过了将近六年的艰难时光,直到“文革”将近结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得以回到故乡上海,和家人团圆。现在想来,那些年的生活,也摧残了她的健康。
我的外婆曾经说过一句老话:子女生一百,不及丈夫一只脚。大概是说,对于旧时代的妇女而言,养育再多的子女,也比不上丈夫的一只脚来得可靠。从我妈妈对我爸爸的这份依赖和依恋来看,此言应该不假。
每天晚饭后,我忙着洗碗收拾,二老则常常并排坐着看电视。不会说话的妈妈会习惯地把手伸过去搭在爸爸的腿上,或放在他的手里,似乎这样她就感到十分的安然。这样的情景我时时看到,每一次见状,都不由得心里一热,随之眼眶湿润。
有时想来,一个女人,终其一生,能有个男人让她如此依赖和依恋,这岂非天大的福分和造化?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有这样的幸福,尤其当她垂垂老矣,丧失了能力之后。还是感叹,我妈妈得病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