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健康丧失,人际关系丧失,精神生活贫乏等原因,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忧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不良情绪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一个老年人整日陷入不良情绪不能自拔,他的身心平衡系统就会被破坏,容易引发心肌梗塞,脑溢血等老年疾病,也会诱使老年人理智失常甚至产生行为偏差。
退休老人每天都有大量的空余时间,生活中也没有非做不可的事了,这使老年人特别容易感到空虚和寂寞,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状况日渐衰落,每天的活动范围也日益变得很受局限。孤独的老年人在行为上表现为动作迟缓,喜欢离群独处,在生理上则反映为食欲不振,睡眠不好,同时觉得自己已无社会价值,整天郁郁寡欢。老年人要对退休后的生活抱有现实的积极态度,尽力充实自己,时时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孤独就不会来打扰了。
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十分关注,会因为恐惧疾病和死亡而产生焦虑,退休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的窘迫也会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当老年人担心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也会产生焦虑。面对焦虑,老年人凡事要尽量往好处暗示自己,用积极的暗示尽力摆脱不安,也要多做放松运动,散散步,以放松身心,抵消焦虑情绪。
愤怒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生活中不乏人老了脾气变坏,容易发怒的例子,多半是老年人生活圈子变小了,而且年老多病,免不了会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有些老年人比较固执,看问题缺乏灵活的变通,他人稍有违逆就会愤怒。老年人感到自退休后,就常常被人忽视或得不到肯定时,也容易产生愤怒。老年人要尊重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再找生存价值,也要及时与儿女沟通,从中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重视,平时也就不会无端发火了。
疑心重也是老年人常有的不良情绪。退休的老年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开始怀疑自身价值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也会变得比以前敏感,总疑心别人对自己不满,可能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也是引发老年人疑心的因素。对此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不盲目疑病。
总之,老年人应注意调节情绪的变化,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这样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更加协调稳定,有利于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