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陆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上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新娘婚纱被扯烂;在泰航飞机上因调整座位大打出手;在台湾101大楼为争用厕所大打出手。种种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大陆部分游客在外出旅游时的素质问题。这种虽身处境外,仍丝毫不顾及同胞情分,“兄弟”相煎何急的情状也实难令人释怀。无独有偶,在国内航班上,仅仅因为前排座位的乘客将座椅调节得过于向后方倾斜,前后相邻的乘客照样会大打出手。因此,这一遇到纠纷时每每或诉诸粗言秽语或干脆兵戎相见以解决的习惯,同样发人深省。
中华文化中,为与自己相好相熟相关人的利益而作出贡献、奉献乃至牺牲的传统源远流长。如为了同志同道可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了兄弟可以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了亲人可以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祖辈也留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及“以和为贵”这样的宣扬和劝导人们在与没有特殊关系的他人相处时宜宽容忍让的成语。两相比较,今天的国人,对于前者直至今日依然践行不已,但对于后者却有欠传承。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将理由归结为“亲疏有别”。然而,亲疏有别的本意是提倡我们在对待别人时要依不同身份和关系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即应掌握分寸与火候,而绝不是允许我们在遇到与自己“不甚相干”的人时可以唯利是图及不顾礼义廉耻直接采取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佛家说的“一期一会”很有深意,“一期”指一生,“一会”指与自己只谋面一次之人,这唯一的一次不期而遇又如何能以恶言与拳脚作别呢?况且,人们在冷静之后往往会对自己盛怒之下做出的种种有失理智的举动萌生悔意。但面对今生今世再不能相见之人,我们又上哪去买后悔药呢?
这种凡事都有亲有疏、厚此薄彼的处世原则,其害莫大焉!于“亲”者,事事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讲求人情甚至“圈子”,过犹不及;于“疏”者,使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剑拔弩张,遇事往往寸步不让,易走极端,终难心平气和地定纷止争、体面收场。
国家要法治,社会要和谐,从根本上纠正上有失偏颇的“亲疏”观,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