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学生
多角度体察
世界的视角
在语言与文学的课堂上,让跳跃的文字力量激发出生命的昂扬状态、饱满的情感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主导、老师协助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完成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使学生不仅能够在眼前浮现出“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战斗者形象的鲁迅,而且能够感受到昔日调皮的“迅哥”播洒出的脉脉温情。
在个体与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批判性思维的生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高度。历史教材上一句论述“君士坦丁大帝对
于基督教的支持,带来了基督教的繁盛发展”引发了学生层出不穷的质疑:“君士坦丁大帝为何会在基督教四面楚歌之时,鼎力予以支持?”“这和他的政治需要是否有相关性?”“一个人是否有改变历史的能力?”“没有君士坦丁大帝,基督教就会消亡了吗?”……颠覆性创新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从这些火花四射的提问开始,从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的文化差异的思考开始。
给予学生
跨文化沟通
世界的能力
语言影响思维,思维关系视
野,视野决定高度。这是我们对于语言习得(英语)课程重要性的理解。分层走班教学,给每个孩子一对适合飞翔的“翅膀”,让他们进行语言能力和知识的积累。
当然,遨游在语言习得课程中,语言学习仅仅是稚嫩双脚走出的第一步,如何经由语言表层,深入文化核心?在《名人传记》单元的学习中,一个个“林肯”发表着解放奴隶宣言,一个个“马丁·路德金”呼唤着梦想和平等,一个个“奥普拉”机智幽默。教会学生用时间轴进行人物分析,用角色代入进行心理体验,跨文化体验也可以如此生动亲切。
给予学生
跨学科探索
世界的能力
科学和音乐两个学科,看似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国际部中学的孩子们将围绕着“声音的变化”,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在群林竞秀、群山壑立的张家界,开始一段关于两个学科的奇妙之旅:一方面研究声音,探讨它的来源,振幅、频率;另一方面收集声音、制作乐器,领会它的音色、音强、音高。
这就是跨学科教学,它让所有的学科不再孤军奋战,真实的生活状态本就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一年前的花香四月,中文学科、历史学科和艺术学科在南京的碰撞,一本关于南京研究的论文集应运而生。《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早期南京国民政府有何影响》,《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中国古代兵器的影响》,《关于南京大屠杀,选择铭记还是忘却》,《全球互动对茶文化变迁的影响》……知识和现实的结合,向孩子们展开了黑白文字以外更缤纷的世界。
给予学生
深入探究终身
学习的方法
ATL(APProachestoLearn—ing),学会“如何学习”的技能,懂得“如何能最佳地开展学习”及“如何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者打下基础。六个类别的学习方法在不同学年逐层推开———交流技能、反思技能、研究技能、思考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等。
六、七年级的孩子,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依据SMART标准进行自我规划,运用康奈尔笔记进行有效学习。八年级的孩子,研究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于是参考文献的写作指导被适时纳入ATL的教学。
ATL,尚德国际部中学正在做、未来会坚持做,将“渔”一授到底。
尚德实验学校将在2015年4月18日上午开展初中新生校园开放日活动,欢迎家长来电预约。
预约电话
68180017(国内部)
68180191(国际部)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尚德实验学校网站
www.shangde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