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医疗人才下沉难题
城市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康复人才却严重缺乏;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才流失严重……如何破题现状?黄钢表示,上海健康医学院将瞄准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会看病”的医生和“能动手”的医学技术人才,解决“人才下沉”的难题。他透露,医学院将以医学为主干学科,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及相关医学技术人员,包括医院管理与养老服务人员及高端医疗器械运营管理和维护维修人员。
上海健康医学院系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隶属于市教委,学院将充分依托原三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资源,逐年增设本科专业,并适时增设专业研究生学位点。按计划,学院至2020年将实现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的规模,其中包括2000名研究生。今年先行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护理学3个本科专业,于2015年试招生共计210人。
专业设置填补人才缺口
黄钢透露,明年起,预计5年内每年招生规模约为2000-2500人。除今年开设的3个专业外,还将增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听力视光学、医学检验、卫生事业管理等十余个本科专业。“专业的设置不仅考量了3所学校原有优势和资源,更重要是契合目前上海健康人才的迫切需求。”黄钢举例,以康复医学为例,上海大量老龄人口康复产业人才需求极大,但相关人才却与社会发展不匹配;各医院大量引进的高端医疗设备也缺乏操作、维护、维修人员,仍依靠国外公司提供高额的技术配套服务,“这些人才结构问题我们都纳入了人才培养规划进行考量。”
从诊治疾病到健康促进
学院正式挂牌后,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黄钢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改革升级等方面落实工作,“3个院校合并不仅要在观念上达成一致、队伍融合,我们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我们要做到未来用人单位一看动手能力就知道是来自我们这儿的学生!”
除了定位上的特点,健康医学院也将酝酿一场医学教育的观念改革——从以疾病诊治转向以健康促进、慢病防治、医养结合的角度培养医学人才。“从细菌发现到抗生素的发明,医学发展史可说是疾病发展史,在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是以疾病诊治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但是,医学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是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医学的核心不应该是仅关注疾病,而更应关注健康。”黄钢指出,如何让医学更有益于健康的促进、预防和保健,让生命健康的时间延长,这些将是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使命。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