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个子”找到爱
和人们想象中冷冰冰的高墙不同,记者在强戒所看到,红花、绿草,满目生机勃勃,不少曾经的“迷途羔羊”在这里重新感受到正常生活的幸福与可贵。
戒毒人员许某在入所当天,就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半个小时的见面会,1.83米的大个子,却总是呜呜地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安全检查,更是让民警大吃一惊,他的行李包夹缝里居然查出两颗5厘米长的螺丝钉。民警及时对许某开展个别教育谈话。这才了解到,因为吸毒,许某的妻子与其离婚,父母回了老家对他不管不问,年幼的女儿也判给了妻子。两颗螺丝钉是许某准备自伤自残用的!
对于没有了生活信心的人来说,只有重新唤起希望才能帮他走出低谷。民警一方面对其夹带违禁品的行为予以严肃教育,一方面对他展开情绪疏导、在生活上给予他力所能及的照顾,并想方设法联系其家人。通过调阅档案材料、联系街道、请派出所同志帮忙,多次碰壁后,民警终于找到了许某的家人。经过民警耐心、反复沟通,许某的父母看到了希望,恢复了对儿子戒毒的信心;前妻也答应带着女儿来看望许某。
在后期戒治中,民警还安排许某参加“自信,开启成功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聆听戒毒成功人士入所宣讲。渐渐地,许某开朗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积极参加各种戒毒文化学习和康复训练;即使在生病的时候,仍然坚持参加戒治活动,坚决和白魔说“不”。
【记者点评】 不戴有色眼镜,学会倾听、共情,真情实感的付出,才能让理解和信任悄然绽放。一份关怀,一份耐心,就可能让一个毒品戒治中的“吊车尾”变成戒毒康复路上的“排头兵”。
“强迫症”要创业
一次洗澡要3小时,别人用过的东西他坚决不碰……16PF人格普测数据显示,齐某孤独、猜疑、神经质,具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感,易患神经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医生确诊齐某患有强迫症。
为了使齐某的戒毒康复能顺利进行,强戒所民警采取了系统脱敏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齐某的焦虑情绪慢慢消失,开始融入集体生活。齐某戒治期满出所后一个月,向民警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他说,自己在父母和社工的帮助下,在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治疗,而且正在筹划自主创业。
【记者点评】 戒毒人员不仅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病人;强戒所民警既是管理者,也是特殊的老师和医生。通过不断提高民警中教师、心理咨询师、体能康复师、医师、膳食营养师的比例,才能让戒毒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