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什么唤醒他们“重生”希望?
——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走访记
宋宁华
  一旦吸毒,多数人终生难以逃脱“白魔”的魔掌。但也有少数人从昔日的阴霾中走出,让家庭重拾欢笑,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今天,记者走进位于宝山区的上海市高境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听到了许多吸毒者“新生”背后的故事。

  “大个子”找到爱

  和人们想象中冷冰冰的高墙不同,记者在强戒所看到,红花、绿草,满目生机勃勃,不少曾经的“迷途羔羊”在这里重新感受到正常生活的幸福与可贵。

  戒毒人员许某在入所当天,就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半个小时的见面会,1.83米的大个子,却总是呜呜地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安全检查,更是让民警大吃一惊,他的行李包夹缝里居然查出两颗5厘米长的螺丝钉。民警及时对许某开展个别教育谈话。这才了解到,因为吸毒,许某的妻子与其离婚,父母回了老家对他不管不问,年幼的女儿也判给了妻子。两颗螺丝钉是许某准备自伤自残用的!

  对于没有了生活信心的人来说,只有重新唤起希望才能帮他走出低谷。民警一方面对其夹带违禁品的行为予以严肃教育,一方面对他展开情绪疏导、在生活上给予他力所能及的照顾,并想方设法联系其家人。通过调阅档案材料、联系街道、请派出所同志帮忙,多次碰壁后,民警终于找到了许某的家人。经过民警耐心、反复沟通,许某的父母看到了希望,恢复了对儿子戒毒的信心;前妻也答应带着女儿来看望许某。

  在后期戒治中,民警还安排许某参加“自信,开启成功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聆听戒毒成功人士入所宣讲。渐渐地,许某开朗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积极参加各种戒毒文化学习和康复训练;即使在生病的时候,仍然坚持参加戒治活动,坚决和白魔说“不”。

  【记者点评】 不戴有色眼镜,学会倾听、共情,真情实感的付出,才能让理解和信任悄然绽放。一份关怀,一份耐心,就可能让一个毒品戒治中的“吊车尾”变成戒毒康复路上的“排头兵”。

  “强迫症”要创业

  一次洗澡要3小时,别人用过的东西他坚决不碰……16PF人格普测数据显示,齐某孤独、猜疑、神经质,具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感,易患神经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医生确诊齐某患有强迫症。

  为了使齐某的戒毒康复能顺利进行,强戒所民警采取了系统脱敏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齐某的焦虑情绪慢慢消失,开始融入集体生活。齐某戒治期满出所后一个月,向民警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他说,自己在父母和社工的帮助下,在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治疗,而且正在筹划自主创业。

  【记者点评】 戒毒人员不仅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病人;强戒所民警既是管理者,也是特殊的老师和医生。通过不断提高民警中教师、心理咨询师、体能康复师、医师、膳食营养师的比例,才能让戒毒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不屈的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6版:广告
互联网涉毒已形成“犯罪链条”
九成入沪毒品通过公路
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援青工作
认识它们 远离它们
是什么唤醒他们“重生”希望?
力争3年遏制重点区域污染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是什么唤醒他们“重生”希望? 2015-06-24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