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中的无名英雄
袁伸翌
  袁伸翌

  引起我极大好奇去读《贵州草鞋兵》这本书的始作俑者是我爷爷,一个地地道道的黔军。追忆儿时点滴生活片段,记得爷爷有一双被日本兵致残的手,对一顶军帽爱护备至,经常讲一些我们不太听得懂的部队故事……那是我对黔军的全部认知。或许是为了一探黔军的历史,或许是对爷爷的追思,我透过该书了解了那些鲜活的“草鞋兵”。

  说起黔军不得先说说贵州。它位于我国西南边隅,境内山峦叠嶂,树木茂密,属高原山地,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正因为地势的隐蔽性,拥有了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生存环境,是众多军事行动的争斗之地,孕育了这个地区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

  贵州是个有数十个民族共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创造出特有的地域文化。书中借用贵州籍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先生对黔人本质特点的概括:“黔人执事敬,与人忠,颇吸中国文化之精髓,而生活环境又养成习劳耐苦之天性,故其表现为朴诚,为果毅,有不教而率,不言而喻之风。”显然,黔人骨子里那些固有的朴实坚毅、吃苦耐劳,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黔军是一支“平时能种田,战时能打仗”的队伍。在极度贫困的生活状态下,被捆着走上战场的“壮丁兵”,虽未经过专门军事训练,照样能征善战。1937年7月,震惊中华大地的“卢沟桥事变”作为抗日的导火索,拉起了八年抗战的大幕。关东军一周控制辽宁,三个月控制东北三省,正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候,远在贵州四川交接的地方,有一群穿着草鞋、扛着单发步枪的将士,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日军进攻的势头,为我军后发制人提供了宝贵时间。八年抗战过程中,在黔共实际征兵67万余人,超征9万多,在当时全省人口平均12人就有一人参战。当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名士兵每月伙食费2元,外加三毛钱草鞋费,因此俗称陆军士兵为“草鞋兵”。就是这样一群由当地老百姓组成,打仗只穿草鞋甚至赤脚“草鞋兵”,仅凭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在战局失利、伤亡减员严重的情况下,及时整补,扛下硬仗,铸造了黔军抗日的鲜活形象。

  黔军是一群默默坚守、勇打恶战的卫士。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军事进攻,爆发“淞沪抗战”。同年10月起,整队人数不足、战时配备较差、作战经验欠缺的黔军,奋勇投入苏州河青浦西北地区战斗,并负责驻守江阴要塞。同年11月起,日军海陆空全方位进犯要塞地区,敌军飞机更是从空中实行轰炸式扫射,掩护地面部队进袭。驻守黔军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与要塞炮兵及海军鱼雷快艇部队紧密配合,并肩战斗,克服险阻,凭借顽强斗志守住了江阴要塞。

  拉回儿时的思绪:常常被爷爷不厌其烦地讲述抗战故事而感到无趣,对爷爷精心保存当年军帽的举动而感到疑惑。合上书籍,“草鞋兵”鲜活的形象在思绪中浮现。它是爷爷故事里的形象,是抗日电影里军人的形象,更是千千万万冲锋陷阵顽强抗战的形象。

  十日谈

  在书中重温抗战

  年轻的一辈很难体会到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目击/街拍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国庆影视
   第A22版:国庆影视/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上海花城
   第A34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5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6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7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8版:上海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9版:上海花城/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第A40版:上海花城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
设计是一种密谋
“鬼才”的佛缘
重读《陈寅恪诗集》
书法
抗日中的无名英雄
“复杂”与“简单”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抗日中的无名英雄 2015-09-30 2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