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有多长?那可是我们初中毕业后失去联系的时间啊!原以为二十五年的空白会无限延长,没想到,我们竟然再度重逢。在微信群,在朋友圈。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微信声响起,手机屏上“永和中学同学会”的群名赫然映入眼帘,是一位常有联系的同学把我“拉”进去的。短短一小时,群里已经有十六位同学了,那些好长时间都未曾唤起的名字齐刷刷地出现在眼前。
“这二十多年你们都去哪了,让我好找?”
“还记得我们的母校永和中学吗?现在早已关闭,校园满地杂草,满眼荒凉!”
“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该七十多岁了吧。”
“杨老师深度近视,转身写板书的时候,总要扶一扶耷在鼻梁上的眼镜。下课了,拿起手帕擦拭镜片上的粉笔灰。”
“杨老师除了主课数学,还教生理和历史,在上生理卫生课时,好像连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说大家看看就可以了。”
“还记得学校前面的菜园吗,那时的老师上得课堂,下得农田,课余时间挥锹翻地、除草种菜,什么都能做。”
……
这样的问答,隔了二十五年的时间与空间,充满了久别重逢的惊喜,充盈着淡淡的离愁。推开岁月深处那扇门扉,思绪悠然回到了过去。
我们就读的永和中学是一所很普通的乡村学校。那时候没有普通重点、公办民办的说法,读完小学,自然而然升到一墙之隔的中学。新学期报到,周围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原来,好多永和村之外甚至远至五滧的学子也到这儿来就读。乡村学校虽然简陋,师资不足,班级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享受那个年代学校特有的快乐。决定命运的中考后,班里除了少部分同学考上高中、中专、职校外,大多数就此结束学习生涯,要么回家务农,要么外出打工。匆匆的毕业典礼后,我们各奔东西。二十五年了,当年的同学旧友早已散落天涯,偶尔听得其中几位音讯,也只是只言片语,雪泥鸿爪。
可是我知道,在生命的似水流年中,你我虽就不联系,我们依然在彼此心里,尽管貌似生疏了,但很多的东西都已经镌刻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就等到一个机会唤醒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同学聚会,却有可以触摸的温度,暖意充盈。那些曾经灿烂的笑容,温和的眼神和善良的信任,再次潮水般浸漫过来。
有人会说,我们的回忆都是在时光的流水里“刻舟求剑”,然而谁又能忘记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