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羊都是吃着鲜嫩的青草长大的,羊肉特别细嫩,鲜美,肉香可口。最让我钟情的,便是家乡的羊汤、羊糕和羊髈。
老家一带,吃羊肉总是在冬天。由屠户亲自下乡,选上中意的膘肥体壮的山羊,一路咩咩叫着,拉拉扯扯牵回。第二天他家的羊肉铺便开张了。一大早就有羊汤喝,三四张古旧的八仙桌前,坐满了馋嘴的乡亲,一人一海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汤面上漂了碧绿碧绿的一撮香菜,看看就惹眼,那汤如牛乳一般白,不同凡俗的香。喝一口,再喝一口,全身的寒气都让热乎乎的汤给逼了出来,不一会子,就汗流满面了,斯时,门外还飘着雪呢。喝着喝着,碗底那剁得碎碎的羊肠、羊肝、羊血、羊肚、羊尾等等下脚料,全现了出来,细细地咀嚼,香着呢,一碗羊汤喝完,心满意足地回家,感觉一天都美滋滋的。
羊糕做起来比较麻烦。大浆锅内,一只拾掇得干干净净的肥羊,“咕嘟咕嘟”给炖得稀烂,捞出来,趁热将羊肉剔出,无论羊头、羊颈还是羊肋、羊腿,直剔得一丝儿骨头皆无。又将羊肉剁碎,盛到一只黄釉陶盆内,半盆即可,这才将锅里的汤汤汁汁舀进陶盆,端到天井里,冷冻。最好是三九四九的冰雪天气。翌日早起,将盆内冻得瓷实的羊肉倒出,就是闻名家乡小城的羊糕了。吃羊糕时,只需将其切成麻将牌大小的四方块,浇上大椒酱,撒一把青蒜花即可,那紫红的肉,洁白的膏,吃在口中,既鲜又香,清凉处又萌生出一股子辣味,吃上两块身上就有了热气,一盘吃完,再呷两口老酒,没有不说过瘾的。为了好这一口,县城里都有人开了车去家乡小镇品尝。
羊髈,就是羊后腿。同样在大江锅内煨烂,可以拆肉,凉拌,蘸上辣酱和陈醋,香极了。更让人心仪的则是炒羊髈,将羊髈肉切成小指宽、两厘米左右的小长条,配以胡萝卜和大蒜苗,又加上红彤彤的干辣椒,浓油赤酱地爆炒,炒得满屋子一片肉香。盛在盘里,青的是蒜苗,红的是辣椒,黄的是胡萝卜,紫色的则是主角羊肉。这样一盘美味,五彩斑斓的已是非常养眼。夹上一块,又鲜嫩又筋道,甘而不腻,味美爽口,还一点没有膻味,最受爱人的欢迎。每次去老家,我都要带回两只羊髈,然后亲自下厨,做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乡风味的炒羊髈,那滋味,实在是美极。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如今已过了小雪,大雪正翘盼而至,寒风凛冽中,我在想,家乡小镇应该又是羊肉飘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