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这是上世纪流传的一句话。明年,这句话可能又要流行了。
昨天下午,市政协2015年优秀提案奖部分获得者与媒体举行见面会。会上透露,上海大世界将于2017年,即建成100周年时复业,变身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中心,上海民俗、民风、民间表演等传统文化节目等,也将在这里展示、演出。“到那时,白天去‘迪士尼’,晚上逛大世界,有你玩的了。”市民、游客对此好不期待。
哈哈镜将迎升级版
大世界曾经号称远东第一俱乐部,是上海最大的室内游乐场,位于西藏南路、延安东路路口,建筑面积约13202平方米,1917年7月14日建成开张,内设剧场、电影场、书场、杂耍台、商场、中西餐馆等,活动丰富多彩,小吃声名远扬。自开张以来,“白相”大世界一直是上海人和中外游客津津乐道的好地方。露天场地安装的高空飞船,上下两层、坐席千余的“乾坤大剧场”,还有让人捧腹不止的哈哈镜,无不承载着属于老上海的美好回忆。
“大人带着我去大世界,我就会像过节一样开心。”今年已经80多岁的马老伯至今回忆起大世界,仍是一脸的向往,他说,老上海人几乎都去大世界玩过,外地人来沪,最想去的也是大世界。“印象最深的是哈哈镜,它能让你变高、变矮、变胖、变瘦……百态千姿,让人捧腹大笑不止。”据悉,重新开门迎客的大世界将保留传统的哈哈镜,同时引入现代技术形成的升级版哈哈镜。
13年复业呼声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大世界改过名字,叫“人民游乐场”,1958年恢复原名。1974年又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1981年1月25日,大世界复业,定名为“大世界游乐中心”,内设“四大板块”——游乐世界、美食世界、博览世界、竞技世界。“竞技世界”中的“大世界擂台”及吉尼斯纪录擂台赛,吸引了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
从2003年5月起,为了修缮,大世界闭门谢客,这“一关”就是13年。曾经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中外游客、上海市民慕名而来,只能远远地遥望“空世界”而叹息。
虽然上海娱乐场所不断增加,大世界曾经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烙印,承载着幸福回忆的上海地标,大世界并没有被遗忘,有关改建复业的呼声一直很高,“大世界到底做什么用”的讨论不绝于耳,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此前还打算作为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馆址。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大世界仍然空关,复业迎客遥遥无期。
非遗文化确定入驻
市领导高度重视大世界的复业工作,市政府召开“大世界”项目的专题会议,并对整个“大世界”明确定位:以非遗为主题,合理配置上海、国内、国际资源,同时兼顾民族、民俗、民间以及公益性的要求。
去年接手大世界改建的黄浦区政府表示,将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的功能定位,以存续品牌,合理配置非遗、三民内容,公益性为主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黄浦区政府负责成立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和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理事会。
如此,大世界的用途终于尘埃落定。
相关链接
曾经的上海味道
上海大世界由沪上大商人黄楚九创办经营。1930年转由上海滩青帮头领黄金荣经营,当初建的是大游戏场,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曲艺为其特色,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其开幕广告就可以证明:大世界里有花园及屋顶花园、商场、剧场、各种书场、特别大厦、共和厅、美术界、动物院、弹子房、中西餐馆、中东名寮、鸳鸯池、金鲤池与大观楼、四望台、招鹤、题桥、登云各亭并旋螺阁诸胜;艺术则有小京班与超等女伶会串京剧,优美社女子文明新剧,日本松旭斋天左男女大魔术团,大发公司订定特级之最新电光影戏,天津班男女各种杂耍,宁波时调文明书、女说书、苏州著名评话反弹词、滩簧、广东潮州特别焰火;至种种游戏,则有走线飞船、机器跑马、升高椅、升高轮、秋千架、各种电光、西洋镜、哈哈镜等;并蒙诸大文豪设立文虎社,每晚悬挂灯虎,并有诗钟征联文人游戏,各品射中及揭晓后,以游券或薄彩车酬,借助雅兴。
大世界的小吃也很有名气,比如双档、单档、油豆腐线粉汤等。也有不少游客喜欢自带饭菜,一是省钱,二是便于赶场看戏。于是带着饭盒游大世界也成了一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