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滑冰的上海小囡多了起来。“上海超级杯”开幕式上,练习短道速滑3年的胡文倩成了旗手。这个小学六年级的女生近距离看到国家队的队员,异常兴奋。圈内的教练说,这几年冰场上练速滑的孩子们越来越多。放在前些年,凑几个旗手,都难。
兴趣,靠氛围养成。精品赛事,创造了申城的冰雪热。每次有高端冰雪赛事来到上海,上海市滑冰协会都会组织市民参加体验活动。黄永平介绍,“从七十几岁的老人,到四五岁的娃娃,都想来试一试。可见,冰雪项目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赛事多了,兴趣来了,市场也就活了。从一开始,上海冰上运动的发展便抛弃传统的体制内培养模式,整合出一条依托社会化俱乐部和校园的路径。“从长远发展来看,项目发展不能靠政府一手包办,要依靠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样才会更有生命力。”
在上海的冰雪市场,奥运冠军杨扬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风生水起。技术培训总监马晓军在上海从事冰雪项目教学10年,“我的学生一开始只有几个,现在有180之多。家长们的观念在变化,接受度大大提升了。”除了传统的兴趣班,更有多种模式可以运作。去年,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启动了“校园”项目。他们与周边的学校协调。目前,6所小学、5所幼儿园和2所中学约3000个孩子都成了启蒙课程的受益者。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只是上海民间力量的一小部分。目前,上海共有13块冰场,但仍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兴趣需求。
有了接收的群体,便要适时安排相关的赛事检验成果,助推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前的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冬季项目第一次登场亮相。64支队伍报名冰壶比赛,100多名运动员角逐花样滑冰比赛。众人热情高,赛事激情足,“反响之好出乎大家的意料。” 上海滑冰协会会长严家栋表示,未来还将举办更多市民冰雪赛事。
上海冰雪的春天来了,但未来的路仍漫漫。“北冰南展有许多内容,上海刚刚起步。”黄永平说上海的探索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新思路和借鉴,“3亿人上冰是个美好愿望,我们上海要做大自己的这个百分比。”
首席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