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杨 威
湖北体操中心主任 滕肖澜
作 家 廖丽娟
资深EAP培训师
心理咨询高级督导
主持人的话: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实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配套措施。不过,在生二孩的事情上,许多年轻妈妈显得非常纠结。一项最新公布的《4-6岁幼儿父亲参与养育状况》的调查结果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年轻妈妈们纠结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爸爸重视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总体而言,爸爸陪娃的时间每周比妈妈少了近12个小时。年轻妈妈们面前,职场与家庭,是一道单选题还是一道多选题?
滕肖澜 大环境要求女性对家庭付出更多
星期天夜光杯:作家滕肖澜的笔下,写过许多上海的市井故事,以作家的视角去观察周遭的世界,你怎么看当今都市女性在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的状态?
滕肖澜:当下,生活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女性,工作和家庭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夫妻是双职工,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事实上现在很多家庭中是老人来带孩子——势必有一方要在家里照顾孩子。这时,通常都是妈妈辞职照顾孩子。我的一个亲戚,是个职业女性,孩子还小,她打算过几年孩子上学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她就辞职做全职妈妈。现在的大环境和早些年不一样了,很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使得父母有一方要花许多时间来陪伴孩子,照顾学业、生活、课外活动等等,大多数时候,这个角色都是女性来扮演。
星期天夜光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家庭在酝酿再生一个孩子,是否就意味着做出生二胎选择的女性,要放弃职业生涯?
滕肖澜:我觉得,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都市女性最需要的是认清事实——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能为你想要的付出多少,你的客观和主观是否可以平衡好。
星期天夜光杯:那如果一个年轻妈妈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呢?选择事业,不可以吗?
滕肖澜:我觉得通常情况下,当事业家庭产生矛盾,女性如果选了事业,对家庭、孩子照顾少一点的话,是会有一点问题的。不是说在家庭中一定要女性付出更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种种客观条件,包括舆论等等,都是在要求女性对家庭、孩子付出更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另一方面,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比如我作为一个母亲,如果要因为工作而不能照顾到孩子,我会挺难割舍的。
星期天夜光杯:我们还看到一个调查数据,爸爸陪孩子的时间每周比妈妈少将近12个小时。在你家里是谁陪孩子多?你觉得爸爸陪孩子时间少,这是一个问题吗?
滕肖澜:因为我不需要朝九晚五的坐班,所以,平时肯定是我陪伴孩子的时间多。我觉得年轻爸爸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妈妈少,这是个普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性别造成的差别,男人会比较粗一点,女人会更细致一些,另一方面,女性做了妈妈之后也会更难割舍孩子。
杨威 年轻妈妈不要轻易放弃工作
星期天夜光杯:奥运冠军杨威最近和妻子杨云一起带着儿子参加了一档亲子真人秀节目《二胎时代》,在节目中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家有“二孩”的体验怎么样?
杨威:我一直都很希望有一个女儿,这次参加节目,我们家多了一个“女儿”,这个安排让我觉得很完美。杨阳洋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男孩和女孩毕竟不一样,家长在对待他们的方式上,需要有所不同。在节目中体验家有二孩,最大的感受是,照顾孩子的情绪是一大挑战。比如说,过去,陪儿子玩滑梯,只要留心他别磕着碰着就好了。多了一个妹妹,情况就要复杂许多。妹妹想跟着哥哥一起玩,可是哥哥不乐意。妹妹就哭了。先哄妹妹吧,哥哥不乐意,也要哭。一开始我们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后来,我们慢慢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和他们之间的互动,逐渐有了经验——孩子用哭来表达不高兴,但这种不高兴和成年人的不高兴不一样,没有那么严重,孩子哭过了就好了,用不了太久,两个人又能玩到一起了。于是我们也试着改变一些对待他们的方式,比如,不会强求他们一定要在一起游戏,或者选让他们两个都玩得起来的游戏。
星期天夜光杯:你曾对媒体记者说,全家已经做好迎接二胎的准备。能不能具体透露一下?
杨威:首先是心理上对第二个孩子的接纳,特别是杨阳洋能够接纳未来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到来。然后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家里老人的精力——有时需要他们帮忙一起照顾孩子。
星期天夜光杯:现在是谁陪孩子多一些?
杨威:杨云是做老师的,时间安排上更有弹性,所以她陪孩子更多一些。我平时主要是每天吃过晚饭后会陪着儿子散散步,看看电视,下棋或者玩滑板。
星期天夜光杯:如果生二胎,妈妈是否会更辛苦一些呢?
杨威:我觉得,生二胎的话,小的那个孩子2岁之前,妈妈可能会比较辛苦,2岁后压力会小一点,老大可以陪着老二玩,不用妈妈一直陪着。这个也是我们参加节目录制之后体验到的。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我们的儿子对于“妹妹”也有一个从不接纳到接受的过程。一开始他很拒绝,就认为自己的爱被夺走了,慢慢发现,“妹妹”的到来是给他带来更多的陪伴,同时也给爸爸妈妈带来更多的陪伴,所以录制到第四期节目的时候,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儿子的变化。
星期天夜光杯:很多年轻妈妈会在做出生二胎的决定时放弃工作,作为男性,你怎么看?
杨威:我觉得工作可以带给女性一个社交圈,让她们有自己的空间。如果不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妈妈,每天面对的只有丈夫和孩子,那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并不是个理想的状态。在那样的情况下,女性碰到一些麻烦的时候,所有的情绪只能对着丈夫去宣泄。所以,就算选择做全职妈妈,女性也要保持自己的社交圈。
廖丽娟平衡的基础是弄清生涯发展目标
星期天夜光杯:廖丽娟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许多年轻妈妈面对二孩政策的放开,喜忧参半。你有什么感受和她们分享吗?
廖丽娟:现在在思考二孩问题的主要是80后,未来会是90后和00后,这三代人正好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人群,从成长的经验角度,他们没有习得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同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包括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如此,这使他们在养育二孩这件事情上,可习得的经验非常少。要知道,经验往往可以带来快速的镇定、适应和技巧。在我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我妈妈就是最好的示范,她养大了五个孩子,还能处理很多家庭事务,同时,她还用自己学过的一点点赤脚医生的本领去帮助村子里的很多人。母亲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帮助。
星期天夜光杯:养育二孩是否就意味着女性要放弃工作?有没有可能家庭和工作达到某种平衡?
廖丽娟:平衡的基础是什么?是找寻到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度过怎样的生涯。这个关乎我们的生涯目标和生涯角色之间的分配。
生涯的目标包含了职业生涯目标,但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目标。关于我们要成为的人,我们一直在探索,但可能一直都只是在接近答案。关于生涯角色,美国著名的生涯大师舒伯,曾提出生命彩虹图。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承载生涯中的六个角色:持家者、工作者、公民、休闲者、学习者和孩子。按照舒伯以及后来的专业人员的研究,人们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六个角色能获得内心期待的平衡。如果用百分比来划分的话,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期待的六个角色的比例分配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能找到自身的生涯发展目标,也更能帮助去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思考未来目标和梦想。我认识的一位女性白领,有两个儿子,先生的收入足以养家,也一直期待妻子可以在家里照顾好孩子。但她自己的目标是经济上的自立,也希望在职场有一席之地。所以一直兼顾着家庭和事业两方面。我曾有一次和她的大儿子聊天,男孩告诉我:“我妈妈和我身边很多同学的妈妈的区别是她说的一句话,‘我不需要你来证明我,你只要去找寻到你想要的人生就好。’她在努力成为她想成为的人,所以就不会希望我来完成她的期待,而这让我也愿意去看到自己的目标,也愿意向妈妈学习她的努力。”
星期天夜光杯: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女性,努力兼顾工作与家庭,疲惫不堪。二孩的话题,到了她们那里更是会引起一连串的抱怨。你会给她们一些怎样的提醒和建议?
廖丽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幸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亲密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亲密的关系往往让我们更容易幸福,更积极,也更具备效能,也就更能兼顾多个任务。我和我先生约定了每周的“约会制度”,在这样的约会里面,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一起解决家庭和教育孩子遇到的问题。这样相依靠和相依恋的关系,给了女性支持,有精神的也有现实层面的。
此外,无论是否生育二孩,选择继续在职场打拼的妈妈,都可以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提高陪伴孩子质量;加强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建立相互支持的亲密关系——包括与爱人和亲戚朋友。
结束语
二孩时代的大幕已经开启,家庭和职场上都是中坚力量的年轻妈妈们,面临着一道全新的选择题。想说,无论单选还是多选,都有机会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