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国有企业是上海建没“四个中心”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的动力在创新、活力在市场、生命在品牌,舞台在实体经济领域。韩正书记指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决不能停步、也不能缓步,必须不断迈步向前走,深化改革是今年上海国资国企发展的主题词。 当前,上海改革创新事业到了关键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关键的一招棋。有国企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努力,这招棋大有胜算。
与民企合作、与科研院所联合重组、抢占新兴业务、蹄疾步稳走向海外……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大戏频频上演,今年,新一轮改革进入“落实年”,也成为两会的一大热点。
国资重镇,改革任重道远。作为地方国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一直走在国企改革前列。自2013年12月上海率先发布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以来,已有近20家国企推出改革方案,其中不乏借壳、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重磅案例。2016年作为上海国企改革“新起点”,将有更多的国企改革案例落到实处。
“混”出活力
这一轮改革,“混合所有制”是关键词。和谁混,怎么混?是并购重组推进国有资产的核心或整体上市,还是引入非公战略投资者?上海国资国企积极探索,走出新路。
2013年12月,上海国资委旗下东浩集团以及兰生集团进行联合重组,成立东浩兰生集团,被称为是“上海国资改革第一枪”。此后,上海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上海蔬菜集团整建制并入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仪电控股并购8家企业、上海地产集团入主耀皮玻璃、上海光明集团旗下农工商房地产借道海博股份上市等众多项目已经逐步实施。
作为A股市场“老八股”之一的飞乐音响,“引狼入室”,收购北京申安集团完成重组,并聘任申安集团的董事长庄申安担任企业总经理,探索国企市场化选人用人新路径。民企团队正用“狼性”改造生死存亡中的老国企,经过磨合,飞乐音响焕发新生,接连斩获海外大单。
即便是在公益类国企,改革依然大有可为。上海蔬菜集团与福建永辉超市联姻,成立上蔬永辉超市,对接田头与菜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蔬永辉不仅实现菜市场的升级改造,而且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让价格更加透明,购物环境更加整洁。
2016年,上海要推进一批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条件的国企集团公司制改革。市场化选聘和管理经理人的制度、国资布局、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都将取得进展。
“走”出动力
2014年9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与国有企业跨国经营有关的“三个视同于和一个单列”考核操作指引配套细则,在前期费用投入的核算、容错机制等领域均有重大突破,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海外品牌、渠道等,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起了辐射全球的供应链。
去年9月,光明食品集团对西班牙米盖尔公司的股权并购正式完成交割,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在西班牙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近年来,光明集团的海外并购举动频繁,截至目前一共在海外收购了8家企业。通过一系列境外收购活动,光明已逐步建成横跨多个大洲、国家和地区的产销网络,国际化区域布局初具规模,跨国经营指数已接近15%。
就在本月初,上海电气计划收购Manz公司不超过29.9%的股份。Manz公司总部位于德国罗伊特林根城,其业务领域涉及显示器、太阳能及电池三大板块,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也是Manz公司的主要客户。上海电气希望利用其技术积累拓展在智能制造其他领域的应用。而此前,上海电气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获得其先进的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走出去途径——通过资本出海收获关键技术。目前,首个海外燃机epc工程建设已完成交付,采用的就是安萨尔多公司开发的e级150mw燃气机组。
扬帆出海,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上海国企多年坚持探索的发展路径。放眼全球,海派企业身影活跃在世界舞台,成为一支充满竞争力的市场力量。“一带一路”战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引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等战略举措,为上海国企“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航向。
目前,上海企业“走出去”网络遍布全球,已经涉及178个国家和地区,国企则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