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呈U形走势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经历了一条U形运行线,行业主业收入和利润等经济运行走势,与汽车产销运行线吻合,汽车产销与行业经效自9月起逐渐出现反转。
主营业务收入,全行业一季度16176.6亿元,增长4.8%;上半年33322.1亿元,增长3.8%,较一季度下滑1个百分点;三季度49326.9亿元,增长2.2%,比上半年又下挫1.6个百分点;年末出现反弹,增长重回4.8%,与一季度持平。实现利润总额,一季度1331.2亿元,下降1.0%;上半年2920.0亿元,下滑2.1%,较一季度加深1.1个百分点;三季度4083.8亿元,下滑4.4%,比上半年又下挫2.3个百分点。随后跌幅出现收窄,1-10月下降3.1%,较三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1-11月又负转正,增长0.6%;年末以1.5%的微弱增长,跻入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12个增长行业之中。
零部件好于整车
按小行业分类,主营业务收入,整车制造业34508.60亿元,低增1.68%,增长额570.92亿元;零部件制造业32117.23亿元,增长8.29%,增长额2457.67亿元。利润总额,整车制造业3441.25亿元,下滑5.62 %,减少204.75亿元;零部件制造业2464.79亿元,增长13.41%,增长额291.50亿元。
按经济投资分类,外商投资企业(含中外合资)营收30478.55亿元,增长2.30%,增幅下降9.27个百分点;利润2941.46亿元,下降6.30%,由2014年的正增长滑入负增长。内资企业营收39893.43亿元,增长6.25%,增幅下降6.30个百分点;利润3089.29亿元,增长8.70%,增幅下滑8.29个百分点。
受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和汽车市场低迷影响,一汽大众和北京现代乘用车企销售下降,上汽通用、神龙汽车、上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等乘用企销售微增;北汽福田、东风、金杯、一汽和江淮等商用车企销售两位数下挫,势必阻遏了整车业经效前进的步伐,整车不及零部件,也在情理之中。
大集团盈利水平下降
17家重点企业(集团)营收增长率,前3个季度始终处于下降态势,一季度增长1.33%,上半年下降1.14%,三季度下降3.49%;年末降幅有所收窄,全年微增0.51%,由负转正,全年营收31404.01亿元。重点企业(集团)之间,营收增速差异也很分明,排名前5的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和长安,除一汽外,4家高于上年;另12家重点企业(集团)中,8家高过上年,4家低于上年。大集团全年盈利波动起伏大,一季度-1.61%,1-4月-18.78%,上半年-3.28%,三季度-6.91%,直至年末收窄到2.91%。10家低增微增,利润2114.90亿元;5家负增,利润1365.71亿元;2家亏损,亏损额3.84亿元。
大集团盈利水平下降,受累于轿车销售持续不振、中重型货车市场萎缩扩大,同企业新产品研发费用加大、成本提高以及产品大幅促销降价密切相关。
股东净利润升降不一
多家整车上市公司日前初步披露的2015年度业绩,显示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上汽净利润296.51亿元,增长6%,超2014年16亿元;长安汽车净利润93-101亿元,增长23-33.58%;广汽净利润较上年的31.86亿元增长20-45%;比亚迪净利润28.29亿元,增幅高达552.63%;东风汽车净利润3.53亿元,与上年1.4亿元比增长150%。长城汽车营收虽增21.5%,但股东净利润80.4亿元,微降0.02%。
净利暴增的比亚迪表示,他们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插电混动 “秦”和“唐”受市场热捧;纯电动大巴K9,收获了国内外大量客户。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