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在一家民营企业任职,所在部门是总裁办公室。身边同事全是年轻人,开始我担心和年轻人有代沟,难以相处,最大的担心是不会使用电脑。我的工作是负责公司文件的起草、修改,包括撰写领导的发言稿。上班头几个星期,需要修改的文件都是先打印出来,我在纸上修改,再由他人输入电脑,效率低下那是自然。现实逼迫我转换写作工具。同事小史、小李、小董都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他们教一点我记一点,不到一周我便能独立上机操作了。
本当以“老师”的身份进入职场,不料竟成了求知的小学生。办公室的年轻人还“余老师早”、“余老师好”地唤我,一度让我汗颜,我凭什么做人家老师?做老师的机缘来了。小李是江苏丹阳人,去年看中了一套小户型房,价格适中,因其父不了解上海的房价行情,不同意购买,那天父子俩正在激烈争论。情急之下,我抢过电话,自报家门,以自已购房经验力劝小李父亲果断出手,其父被我说服,终于同意。今年房价猛涨,小李捡了一只“大皮夹子”,高兴坏了,一个劲地谢我。
办公室副主任小董脾气耿直,工作欠方法,一度四处碰壁,直呼“焦头烂额”。我主动约他谈心,用自己的职场经验开导他。没多久,他的工作环境改善了。他感慨道:亏了老法师指点迷津。
转眼与身边的年轻同事相处已三载,我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