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正全面展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上海的道路更通畅,城市面貌更亮丽,也是为了督促大家养成“规则意识”,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说到“规则意识”,笔者不得不举几个在平日里我们常见的不守规则的事例。如:在社会机构对外服务窗口前,明明划有一米线,许多人却视而不见,一蜂窝地朝前挤;在飞机降落还在滑行阶段就有人急不可耐地打开行李舱;在公交车上,对“前门上,后面下”或“先下后上”的语音提示以及黄色座位的使用规则又有多少人在遵守?之所以会有这些现象,就是因为大家少了规则意识。当然,人的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靠日积月累的自律和法规的约束、惩戒。每个公民不仅要通过这次交通大整治行动来促进、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更要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行有规、蹈有矩,让“循规蹈矩”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读者 周钰栋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