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了核安全治理的理念。习近平提出,强化政治投入,把握标本兼治方向。无论是核材料和其他放射物质的失窃或非法转移,还是对核设施的蓄意破坏、非授权进入或恶意行为,均可能构成跨越国界的安全危害。换言之,核安全治理环节众多,采取单一治标的方式效果不明显。标本兼治即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同时通过政治力量的投入,针对各环节强化治理,使核安全治理落到实处。
其次,指出了核安全治理的途径。习近平建议各国强化国家责任,构筑严密持久防线。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国家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与核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际公约的签署和履行、核安全意识的培育、具有全球治理意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构建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只有国家的力量能制定核安全战略与核能中长期安全发展规划,同时有效遏制恐怖分子利用国际网络和金融系统兴风作浪等新风险。可以说,核安全治理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各国国家责任的加强与资源投入。
再次,对核安全治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习近平提出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协调并进势头。这句话主要针对核恐怖主义,这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一旦核武器被非国家行为体掌握,传统上抑制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条件都将不复存在,因为恐怖组织不用担心大规模报复。尤其是,一旦非国家行为体拥有核武器,就能够胁迫、威胁甚至绑架国际社会,近现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国际秩序将面临崩溃。这样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仅凭一国之力是无法应对的,各国加强合作乃是必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明确提出,推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科技实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3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过美国26%,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家,核电成为中国工业三大名片之一。现在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将使世界各国更多人民享受到这一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也是中国应该担负的大国责任。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已经闭幕,然而习近平主席讲话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愿人类在各国通力合作下从此远离核能带来的一切伤害,这正是习近平讲话所希望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 马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