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慢条斯理地吐露杂感,以淡然平和的语气谈及曾经的风起云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比较喜欢,那种看着没什么东西,但是底下涌动诚意的东西,也就是——静水深流。”《一树桃花开》和他喜欢的东西,气质相仿。
他不说“道理”,甚至很少说成语。他只是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值得咀嚼的深意。例如,“人与人之间,最后是不会有恨的”——上了年纪,多参加几次追悼会,就悟了。关于“后悔”,这里面是否也有对中戏校园里曾经涌动的爱情的回忆?似乎也不失为对于错失情感的“表态”。
“心静”又是眼下大部分人完全达不到的“心境”,因而失去最基本的立足点……如果觉得不对,建议再读访谈一遍。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