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鸡汤虽好,小心有毒
宋鹏伟
  宋鹏伟

  每天早上起来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刷屏。标题往往是这样的:《姑娘啊!可长点心眼》《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令人想不到的是,微信好友们转发的这些文章,是在为别人赚钱,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心灵鸡汤,是指含有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话语。给疲于奔命的现代人喝点鸡汤,补一补心,其实没什么不好,辛苦煲汤的人赚点银子更是理所应当。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一日三餐把鸡汤当饭吃,甚至明知有毒也要“干了这碗汤”,亏了身子不说,还不知不觉中成了黑心商人的免费打工仔。

  之所以根本停不下来,是因为鸡汤闻起来太香了:《这个东西连皮吃,可防99%的癌,才2元一斤!》,成本极低——便宜又省事,收益极高——基本就和癌症说再见了。谁不想尝一口?就算没用,吃了也没什么坏处嘛,快告诉大家!于是,很多人自愿成为传谣大军的一分子,以“为了你好”的初衷加害亲友。

  标题是“味道”,爱和恐慌是动力,加上不切实际的预期和科学常识的缺乏,鸡汤几乎已占据朋友圈半壁江山,尤其是在老年用户的手机里,多到几乎要打架的局面——这东西究竟该不该连皮吃?这些精心编造的谣言,因其符合人性、传播学规律和新媒体特性而泛滥成灾,却并不像某些突发事件和时政新闻类的谣言会引起高度重视,所以编造者的胆子越来越大,已不满影响力带来的间接收益,干脆将违法广告也植入其中。

  单纯指责有些人是在交“智商税”似乎不妥,毕竟鉴别某些谣言存在门槛,朋友圈的自我净化也需要时间。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绝不应放松警惕、坐视不管。当务之急,就是将负面影响力也纳入考量,不断提高其违法成本,让那些只对利益负责的作恶者感到肉疼。虽然这看起来比管理传统媒体要难得多,但别忘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不仅有新媒体,还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只要能够充分重视起来,让鸡汤不再掺毒还是可以做到的。既然人们热衷于抢红包,那么鼓励有奖举报无疑是个好办法——海量谣言最怕的就是海量举报。

  跟现在的毒鸡汤相比,曾宣扬“绿豆治百病”的张悟本简直是小儿科,监管没道理因手机的加入而厚此薄彼。那些让鸡汤蒙羞的毒鸡汤,那些餐后附赠的有毒甜点,是时候被清理出朋友圈了——心灵鸡汤也是鸡汤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教育风采/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06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省长骑车是一种“群众路线”
校门拥堵 谁能来解
循着常识说服网络围观的“老不信”
法外情
房中房
鸡汤虽好,小心有毒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鸡汤虽好,小心有毒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