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传出消息,目前中国海关正在全力实施《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预期在2020年完成改革,届时货物通关将更加便捷、高效,贸易安全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据介绍,改革前,企业要先进行申报,再归类、审价、原产地审核,经查验后才能放行,然而归类、审价和原产地审核等事宜往往费时费力,加长了通关的周期。其实,通过对风险等要素的审核,对于一些诚信的企业,这些事宜可以在放行后进行。
此次改革明确的方向正是“一次申报、分步处置”。改革后,企业经过一次申报,先由口岸海关分析验证货物品名、数量、禁限等准入属性,排查准入风险后,企业自缴税款或凭担保先放行货物,放行前需现场验估的,可通过取样等手段存证后放行;放行后,再由属地海关分析验证货物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属性,通过批量审核与验估、核查、稽查等,完成货物放行后的税收征管作业。
此外,税收征管方式也将进行改革。海关的管理模式将不再是逐票“确定”企业申报要素是否正确、准确,以及税款有多少,而是除企业报关以外,由企业自主按照法定规则申报归类、价格、原产地,按照法定规则计算应缴税款并自行办理支付、税单打印。
相关链接
全国报关百强45家在沪
中国报关协会会长刘文杰介绍说,截至2015年,上海共有81850个报关单位,占全国总数的9.94%;有报关企业1619个,占全国总数的14.53%。其中,全国进出口报关单数量排名前100位的报关单位,有45%在上海关区注册;业务量最大的10家报关单位,上海占了8席;全国约14%通过AEO高级认证的报关单位和企业均注册在上海关区。
2015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总值达8159.91亿美元、进出口报关单数量达1814.24万票,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0.62%和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