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家嘴到洋山港,贯穿整个浦东,到处都有上海东捷(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的身影。从浦江畔到长三角,辐射上海周边,到处可见东捷集团职工建成的精品工程。
东捷集团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所属的集体企业,集电力工程设计、安装、试验、运维以及检修等业务为一体,在世博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商用飞机制造中心、迪士尼等本市众多重点供电配套工程中,东捷集团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精品。
东捷集团曾获得“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企业”称号。十一次荣获“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优秀公司”,近日又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荣誉是行为的结果,而支撑这“行为”的是深化于东捷集团职工心中的“工匠精神”。
凡事用心用脑
培育“工匠”思维
毛估估、差不多、投机心理、赌博心态、夸夸其谈、心浮气躁、表面文章……这一切都是“工匠”的大敌。
东捷集团把这些“大敌”一一梳理出来,贴在醒目处,说在会议上,并在班组里不断敲木鱼,以营造出培育职工“工匠精神”氛围。“用心是成为‘工匠’的第一要素”,这是东捷集团历届领导的共识。
东捷集团从本部到所有基层单位,都开展“敬业、责任”教育,要求职工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次职代会上,老总的年度工作会议报告都对脱离“用心服务”案例进行通报,以促使职工“常梳理,常修正,常整改”。良好的氛围带来了良好的结果,在东捷集团,职工们形成了“凡事用心用脑,以‘工匠’思维审视工作”的定势。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会议场馆安排在世博中心会场。东捷集团担任了会场的保电工作,然而进场后,职工们发现会场里没有电源通道。这是个让职工感到有些棘手的问题。怎么办?职工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敲掉墙壁重新安装电源通道,但这需要一个月,而且会破坏会场内的羊毛地毯和柚木墙壁。即使同意这么做,时间上也不允许。怎么办?职工们以“工匠思维”审视着难题。上海市劳模陈学军带领职工,苦苦思索,决定安装临时桥架来重新布局线缆。那天,为了搬运UPS电池又不破坏羊毛地毯,职工们伏在地毯上,最终让每节重80公斤、整体达24吨的电池全部在身上传送到指定地点。
“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最终,保电结果达到了最佳的三个零。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东捷集团曾担任世博配套内环线架空线入地工程项目,其中有一段架空线在杨浦大桥到南浦大桥之间,其中涉及10条10千伏线路,由于工程量大、范围广,施工困难很多。上海市劳模、项目经理卢海军带领职工通过精心组织,各方协调,提前召开交底会,认真签发工作票等,严格掌控割接进程,步步推进。
双手磨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被,也丝毫没有动摇职工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经过1个月的奋战,为世博会交出了一份厚礼。
着力科技创新
力促“工匠”腾飞
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少人如此感叹。这感叹中包含着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伤感,对科技生活的向往,对扑面而来的科技能量的赞誉……
“唯有不断掌握新科学新技能,并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工匠’拥有腾飞的双翅”。东捷的“工匠”们没有伤感,总是琢磨着如何创新。去年9月,东捷集团佳友市政公司泥浆实验室正式挂牌,集团在非开挖领域的科技创新方面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张晓静,东捷集团佳友市政公司泥浆实验室负责人。泥浆实验室成立以来,张晓静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将每一次工程实施后的泥浆样品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记录具体施工地址以及样品使用效果,最终确定该施工区域泥浆配比的合理区间。
对一个80后女孩来说,每天与泥浆打交道委实辛苦,但张晓静就是凭借着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确定了无数个数据。目前,在张晓静和施工项目组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的数据积累,佳友市政公司已完成上海一半地域的合理泥浆配比,成为了唯一一家掌握该项核心数据的非开挖企业。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也是东捷集团在发扬工匠精神过程中精益求新、不断超越的追求。
去年11月,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进度与质量,集中管理所有项目相关人员的信息,东捷集团工程部牵头开发了一款工程项目管理手机APP。
杨毅伟,东捷集团工程部主任,同时也是此次APP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在组织开发这款项日管理APP的过程中,他亦是精益求精,对APP的每个模块,每个功能都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和测试。尤其在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的问题上,杨毅伟可谓尽心尽力。在设计上,杨毅伟充分考虑了与现有工程管理系统的《施工日计划》报表实时通讯,数据同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施工项目进行操作,利用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使用、上传照片、实时视频信号传送等功能,可以将现场的质量情况、查岗情况等重要信息上报管理层,便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效果。最终这款充分结合了东捷集团自身特色的APP,高效地整合了重点项目管控、工程质量关键管控及工程管理人员到岗到位(GPS定位)情况检查三大模块,实现了集团信息发布、项目报告详情查看、项目申报、项目变更、项目质量实时汇报、查岗信息汇报等9大功能。
严政,东捷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今年东捷集团在贯彻落实党委1号文的过程中,他精心梳理了一份“学习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示范到位、特色到位、关爱到位”的“六到位”工作任务单,助推党建工作更“走心”,真正把党建工作做精做细做实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融合。在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梳理基层党组织现状,调整、完善、优化组织设置,并严格落实“三化三合”党建工作责任制。他在集团组织建立的党群帮带“四互小组”,通过思想、安全、技术、困难帮带,展示了党员先锋示范效应。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已然成为了每个东捷人的追求,它使敬业精业的“工匠精神”得到弘扬,并形成了巨大的正能量。
强化“双高”意识
提升“工匠”使命
“双高”是指高超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操守。没有高超的职业技能,成不了工匠,没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谈不上“工匠精神”。拥有“工匠精神”才能撑起责任和使命。“工匠精神”成为东捷职工的自觉行为。
施林峰,东捷浦东分公司调试一班班长。平日沉默寡言的他,刻苦学习技能,工作细致认真。去年11月,施林峰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继电保护工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成了技能高手的他,并不飘飘然,仍然一丝不苟地专注于工作。
在110千伏轨交16号线山路主变电差动回路涮试中,施林峰在现场查看设备时发现,存电流二次回路中,继电U器电流线圈的两侧都有接地点,若根据原设计进行接线,就会造成电流叫路两点接地,使继电器拒动或误动,可能导致半个罗山路地铁站瘫痪。小小的发现后是小小的改动,避免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梁峰,东捷奉贤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凭借多年现场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精雕细琢,逐步形成了一套“梁峰模式”,在集团内部树立了现场施工管理的标杆。
梁峰将施工队伍班组建设创新融入到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他熟悉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同时,梁峰始终坚持工作负责人要“最早到岗,最后离岗”。
2015年年初的奉贤地区“光明工程”中,正直寒冬腊月,梁峰6点不到就来到现场提前进行准备工作。在当天工作全部完成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要等到一幢幢居民楼灯逐渐亮起再走。可是小区21号、22号两幢居民楼灯一直未亮。施工有所差错?带着疑惑,梁峰立即着手排查,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细节。最终,原因确定为上级电源机构问题。找到了症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今年3月,梁峰又试行“同进同出”管理模式,即工作负责人持工作任务单,与施工人员保持统一出入,实现严格管控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该模式从每日站班会抓起,要求工作班所有成员在场,规范了工作服穿戴,录音笔及摄像器材使用等工作,规避敷衍了事的现象,保障了现场人员和施工现场的安全。一步一个脚印!梁峰在逐步完善细节的过程中,赢得了“管理工匠”的称号。
或问东捷集团何以“捷”报频传?答案已经了然:“工匠精神”形成的正能量鼓舞着职工、振奋着职工,促使他们以自己的人生出彩为中国梦添彩。 (贺新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