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轻人踩着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踏板车在人行道上跑,速度飞快,很容易撞到行人,不一会儿又跑到非机动车道上去了。”日前,读者王女士向本报反映这一情况。
这种新出现的交通工具是否允许上路?昨晚,杨浦交警支队在五角场地区开展了一场专项整治行动,恰好发现一批使用这种折叠电动踏板车的年轻人。他们的身份都是代驾员,这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职业标配”。
当晚8时,记者随交警来到黄兴路国定路口,在一家饭店门前,一名代驾员被交警拦下接受处罚。“我不知道不能上路啊,我靠这车吃饭,不能上路怎么办?”代驾小哥告诉记者,这种折叠电动踏板车在代驾员中很普遍,几乎人手一辆,优点是小巧轻便,可以放入后备箱,在完成代驾后能作为返回时的代步工具,但价格比较贵,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你这辆车既不属于非机动车,也不是机动车,在允许上路的车辆名单中不存在,所以必须接受处罚。”交警告诉代驾小哥,不论是在人行道还是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这种车都不能骑行。
“不能骑就算了,以后不用了。”代驾小哥掏出20元缴纳罚款,无奈地向记者表示这是目前最适合代驾员的交通工具了,可惜出现时间太短,“身份”问题没有解决,他也很希望能够上牌照,这样就不用躲着交警了。“其实很安全的,根本开不快。”末了,小哥咕哝了一句。
对于小哥的这种说法,杨浦交警七中队民警称并非如此。“这种车上路,不仅可能伤害他人,对驾驶人本身也构成隐患。因为这种车没有明确的‘身份’,万一发生事故,驾驶人即便没有任何过错,也会因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关系而担责。”交警告诉记者,执法中发现,现在道路上稀奇古怪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风火轮、平衡车、迷你摩托车等,且都没有牌照,按照交通法规不能上路。交警提醒市民,新潮交通工具固然好玩,但赶时髦也要先守法,等这些车辆解决了“身份”问题,能正大光明上路了,再用也不迟。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