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其实是经营消防工程的,他怎么会成为上海滩如今已寥寥无几的醉蟛蜞手艺人,带着自己的手艺被书院镇纳入非遗保护系谱,并进行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书院镇的匠人中间。
书院镇,镇如其名,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海边小镇。上了点年纪的书院人,都有在滩涂上钩蟛蜞、割江草、摸滩涂鱼、采芦花的经历。书院人去滩涂上走一遭,回来时候就是大丰收了。回到家,就地取材,用书院本地制出的粗盐,将蟛蜞埋入其中腌制数日,取出洗净,就取代惯常吃的腌冬瓜等“咸小菜”,成了农家难得的美味。
滩涂的种种物产,是寄托农人乡愁的符号。然而,随着吹沙成陆、围海造田和沿海开发,许多老物件如今只能在书院镇“滩涂的记忆”展示馆中才能看见了,所以,那些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乡愁符号,愈发显得珍贵。
老高家五代人都是厨师,老高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曾经腌过蟛蜞,到了老高这里,他在吃醉蟹时得到灵感,来了一个发扬创新。经烈酒、25种中药材和调味品“醉”过的醉蟛蜞入口既有酸甜,回味又带辛辣,再加上挑选的都是腿上无毛的蟛蜞,肉质鲜甜。
如今滩涂越来越少,蟛蜞也愈发少见,但是,老高始终相信,只要海洋还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