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渐回暖
近年来,实体书店渐呈回暖之势,各具特色的中小型书店数量明显上升。上海这两年就相继开出了言几又、西西弗、衡山·和集、新华一城书集等多家实体书店,卖书之外为读者提供附加服务成为各实体书店的共性,几乎大部分新开书店都兼具咖啡馆的功能,可看书、可会友。上海三联书店是一家以社科类精品书为特色的出版社,去年开始涉足实体书店领域,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开出了4家各具特色的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表示,现在的书店只是一个平台,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营“底气”何处来?
上海三联书店朱家角店以“旅人书房”为主题,开设在古镇朱家角最热闹的放生桥畔,二楼则开设了图书漂流区,进店的客人可以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图书,换走别人留下的图书。据介绍,目前书店月营业额在10万元上下,收支已基本平衡,其中图书销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柳营路店的特色则是亲子阅读,这也是上海三联书店首家品牌输出的实体书店。昨天开业的城市沙滩店则以休闲阅读为特色,从书店的选址和布置来看,阅读功能恐怕会超过书店功能。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表示:“我们并不要求这些书一定要卖出去,只是想更充分地扩大其阅读功能。”之所以有底气放大书店的阅读功能,是因为目前三联书店的这几家实体店大都是与当地政府或公司合作的。陈逸凌坦言,要书店自己出资租店经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现在不少景区、商圈等都愿意引进一两个文化项目,以提升一下自己的品位,书店则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花开花落”属正常
说到这几年接二连三开出的新书店,徐炯表示:“对于实体书店是不是真的回暖,外界有很多议论,有一种意见说,实体书店总的数量没有增加,在一些书店开业的同时,一些老店则在不断地关门,于是有人怀疑,实体书店是否真的回暖了?我觉得这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就算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在一批花开的时候,必定也会有一批花凋谢,这就是春天。我觉得有店开有店关,这是非常正常的。”
徐炯表示,实体书店回暖有两个标志,一是各方面越来越关心全民阅读,越来越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另一个是,实体书店这个行业正在融入越来越多创新的、有活力的元素,“正是这些创意、这些活力在改变上海乃至全国实体书店的整体面貌,使我们对这一轮回暖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