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驱车一个半小时,进入剑桥大学。作为一座古老的大学,剑桥有十个博物馆。我们这次是专程去参观费兹威廉博物馆。这里收藏了许多艺术品,尤其是油画和瓷器令人惊叹。我情有独钟的印象派作品占了整整一个大厅,莫奈,雷诺阿,高更等许多名家画作令人流连忘返。巨型油画中的贵妇人,仪态雍容,服饰华贵。二十多位小学生在画前席地而坐,年轻女教师拿着一件披肩,比照着油画讲解着什么,旁边还站着两位女学生,穿上了贵妇礼服,是班里的小模特儿吧。似乎是堂服饰知识课。这一幕折射出英国小学教育的素养。高贵是教育的果实,而不是铜臭的熏肠。
剑桥收集的中国瓷器丰富而完整,各个时期的各主要窑口都有数量不菲的代表作。大型蓝釉唐三彩马在一展厅中央,昂首扬蹄,宣誓着她是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地位。宋钧瓷,建窑鹧鸪碗,元青花,万历五彩,争奇斗妍,活生生一部中国瓷器史。上博的瓷器馆恐怕难以比肩。这个博物馆体现了一座大学对其他民族文化瑰宝的态度。尊重每一种文化,尊重多元的精神成果,尊重人类整体文明的理念,每时每刻影响着青年学子对世界的看法。他们走出校门,此类剑桥价值观指导着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多少年来他们对世界的贡献,使得剑桥大学不断取得世上难以企及的声誉。
中午在女儿推荐的海鲜馆吃饭,大虾蒜茸面挺香的。饭后沿着著名康桥的康河散步。草坪上乳牛和青年学生各自聚在一起,享受着五月的阳光和微风。河道拐弯处形成一半岛形草地,天鹅沿岛嬉戏,小舟荡漾。披着水蓝色围巾,戴着卷边纱帽,妻子坐在草地上写生。背后一棵大树静静地注视着,光线透过随风飘逸的树叶间隙,洒在她身上和画簿上。侧逆光形成了金色的轮廓线,与河中粼粼波纹组成了印象画派的艺术效果。真是画中人在画画中画。拿出随身带的徐志摩散文集,翻到《我所知道的康桥》,想应景念上几段。却发现这些坐在沙发上感叹过的文字,其魅力逊色了不少。不为别的,可能只是因为此刻我们身在康桥中,曾经的文字感染力,怎敌当下身临其境时天地与心灵的交响呢?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徐志摩说。“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这是年轻的徐志摩1926年抒发的感受。而九十年后的春天,一对“奔七”的伴侣在康河边写生,读书,感受的就不仅仅是康河的秀丽和音乐神味的意境。康河啊,她环绕着王家学院的琴声,散发着树荫下学子手中的书香,倒映着石街上老者踱步的背影,呈现出人类精神的丰盈和美满。一种全身心的惬意,仿佛通透着灵犀,携手在蓝天绿地间,自由于生命的云盘里。微风又起,眼前的康河正吟唱着:英伦一水竞风流,却教骚人情未休。莫问康桥旧时客,华鬓执子渡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