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碰到人不经意地问我,你哪来那么多东西写呢?因为这话来得突然,我的思维往往没有做好准备,一时还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究其原因,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方面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作家,从来不会考虑写作的东西究竟发源思维的哪个位置,取自于哪个记忆仓库,或者是从哪段生活流程上剪裁下来。他所关心的,只是那段生活在他的情感深处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证,对他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是否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正如某作家所说,鸡下了蛋,鸡不会去追寻蛋是从哪来的。
后来认真想想,觉得事实并非如此。那些文章应该有一个感情的出口,它必定是经过了灵感的触发,引发作家情感的发酵和思维的过滤与加工,然后才能来到笔端,落到纸上(键盘)形成文字的。它的源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灵感。因此,灵感那东西在写作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一如一位长者,端坐在思维的上席之上,调用人的生活积蓄,拨动人的情感琴弦,并与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意义握手言欢,这样,一篇精彩的文章就诞生了。
然而,如果细细地追究,灵感那东西却又有着古怪的脾气,它并不按照人的意愿行事,规规矩矩地出牌。当你想要它的时候,它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却又那么不经意地来到了,那么兴奋地矗立在人的意识天空,将一切生活积蓄都点亮了,为写作者指明灿烂的方向。所以,呆在人的内心世界里的灵感有着神秘莫测的个性,它需要通过人的艰苦努力,认真地挖掘,才能现出它的真面目。而更加奇怪的是,它并非是单独存在的某种物体,而是与一个人的知识、勤奋、修养等等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与它们的联姻,它才会心甘情愿地露脸。所以说,灵感是一个古怪的精灵,当你足够勤奋,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时,它才会动用它神秘的手指,打通人的内心里的所有开关,让你收获到勤奋的快乐。
而默默无闻地呆在人体内的它,却又长着一双明亮的醒目的眼睛,当人的双眼看到了某类物事,并与情感和知识联系到一起时,灵感就及时醒来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或者是它的主人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之后,它绝不会辜负主人的付出,必定送上它的馈赠,从潜意识里游出表层,让它的主人能顺利地捕捉到。所以它欣赏的是人的创造性,奖赏的是人的不懈追求。
但它对懒惰之人却从不待见,即便它能偶尔现身,因为人都懒惰没有及时放进记忆之中储存起来,它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对那些勤奋之人,它却是从不吝啬的,除了及时现身之外,还把那无以言表的兴奋赠送给了它的主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灵感是无法用黄金购买的无价之宝,是上帝对人的一种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