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路地道的民间小吃,诸如猪肠粉、竹升面、拉肠、牛羊杂汤、姜撞奶、凤凰奶糊、濑粉……这里都有。记忆中,它就像周星驰《功夫》里面的猪笼寨。里面飞沙走石,却卧虎藏龙。这里的食店特点就是门面小,名声大,平靓正。全靠口碑传扬。
这天我来到一家小店,门面只有三四平方米,叫“腾元生煎”。店面基本是个外卖窗口,门外排着长龙,统统是打包带走的。
做“生煎”的作坊,在门面后头,像老鼠打洞,深深长长,藏在里面,只露出一个窗口,墙边留一条窄窄的通道。店内摆两张象棋纸那么大的桌子,能坐两只瘦人。
这“生煎”,广州人叫生煎包,上海人叫生煎馒头。在对这款点心的命名上,上海人显出了罕见的低调,明明藏着这么多肉馅儿,偏偏把它谦称为“馒头”。这可是上海人的至爱!据说上海人买房,要看看附近有没有生煎馒头店。
我见过上海的生煎馒头店:店门口设灶,灶上架一只直径超过半米的生铁平底大锅,黑黑的油光可鉴,包子却是雪白,一锅密密匝匝几十只排着,锅底的油花滋滋地叫。一会儿,师傅往锅里溅水、合盖,一团白烟裹着油香喷向路人。
腾元生煎其实是穿盔戴甲的灌汤包。它的“盔甲”,就是厚实的发面包皮。这层包皮经过锅煎,一面焦香一面仍是温软,口感有过渡性,从一般包子软滑的外皮到油香饼那种炸过的酥香,它都齐了。咬一小口,发现里面汤汁丰盈,汤汁比从蒸笼拿出来的灌汤包还多。
汤汁从何而来?店家在门口循环播放电视台拍摄的一段视频,解释汤汁之谜:馅料除了新鲜五花肉,还有猪皮冻。这猪皮冻由浓汤与猪皮、鸡爪炼成,在冰柜里冻成半透明状,再把它切成颗粒混入馅料之中。当包子在锅里遇到高温时它就解冻成汤汁。这汤汁果然鲜美,有肉的清甜。
这是升级版的灌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