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对大多数上海市民而言,或许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是对吴泾镇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注定在日后会被经常提起的大日子。这一天,闵行区委、区政府发布了《闵行滨江地区统筹发展管理体制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滨江统筹区域为116平方公里,吴泾镇37.6平方公里全部纳入该范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纳入滨江地区统筹发展,意味着吴泾镇迎来了发展机遇。
如何破局?怎么降低对土地的原始依赖,发掘新的着陆点,滨江显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总是在孩子们需要她的时候,敞开了怀抱——“十三五”期间,黄浦江开发将向上游延伸。这对闵行是一个好消息,对吴泾镇更是如此。吴泾地处黄浦江第一弯,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闵行滨江开发将为吴泾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想象空间。2016年,闵行滨江概念的酝酿推出,再次将世人眼光聚焦到了闵行区,人们很是好奇,闵行滨江将主打什么内容?地处滨江显要位置的吴泾镇又将如何参与南滨江的开发部署中去?闵行区委、区政府抓住了上海构建科创中心的战略,把闵行滨江的发展重点放在了科创方面,计划打造成为比肩北外滩、外滩、前滩、后滩的黄浦江第一弯门户“上滩”,吴泾镇的紫竹成为上滩核心节点。
如此一来,黄浦滨江的金融、徐江滨江的文创和闵行滨江的科创,既有差异化发展,又相互补充。
对照滨江方案发展规划,可以预见未来的吴泾有着无比宽广的发展空间。尽管蓝图已绘就,奋力本当时,但对吴泾镇而言,等着被啃下的硬骨头可真不少,不少难题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
如果说项目是大紫竹联动的“血肉”,那交通网络就是联动的“筋络”,没有成熟的交通,联动也只能止于表面。吴泾深谙此理,加速构建了交通网络。首先就是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和23号线,共计有十个站点涉及吴泾镇。还有道路建设,地下、地上交通格局相互连通,道路网格基本成形。为即将腾飞的吴泾镇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未来的吴泾,将会是现代的,国际化的,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园区,旧城改造与新城镇同步发展的热土,老居民与新人才引进的乐园。根本上,它是宜居的,绿色的,是具备城市亲和力的创新型、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城镇。
十日谈
浦江第一弯
明日起刊登一组《给孩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