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去家对面的大学锻炼。凉风习习,甚是舒服。操场跑道上练竞走的男女老少兴致甚高。忽然,一群人激昂的喊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定睛一看,是两群孩子在比赛踢足球,一群外国人在为孩子们加油。再仔细一瞧,大操场上驰骋的,是我们中国孩子和“碧眼金发”的对阵。
开始我依然沉浸在自己锻炼的世界里,可是眼前一位高大、魁梧的黑衣外国男子,声嘶力竭的不停的叫喊声,令我疑惑。他要干嘛?他是教练?不像,他没有穿球衣,我判断,此人兴许也是小球员的家长?
球赛如火如荼。
两边的孩子踢得都很顽强,一个金发的男孩忽然倒地,很痛苦的样子。估计受伤了,他挣扎着想坚持。实在不行,一瘸一拐地跑到一边,立即另一位金发男孩上来。他迅速把自己球衣脱下,那个男孩即刻套上,上阵!
忽然我方进了一个球,全场锻炼的男女老少一片欢呼!包括我也在内,情不自禁为自己的小同胞加油!我不由问旁边的观众:“几比几啦?”一个年轻的女孩兴奋地答道:“二比二!”
黑衣男忽然爆发了,他急速地用嘶哑的嗓子大声吼道,不知讲了一堆什么指导性的话。紧接着,金发队调整部署,一个金发男孩绕过几个孩子追逐一路狂奔。抬脚,球应声进球门!外国家长炸了锅似地欢呼跳跃!黑衣男跳起来大声呐喊,和每个孩子击掌表示热烈祝贺。
我怦然心动,忽然觉得,为什么我们孩子的家长没有摇旗呐喊助阵?
我带着问题,走到一边,问一位家长:“他们是什么级别的比赛?”“哦,是什么俱乐部组织的。”她笑着对我说。“其实两边力量一直旗鼓相当啊!”我不无遗憾地说。
她正对着自己的胖墩儿子说着什么。小胖墩儿白胖的脸涨得通红,一头的汗,他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膝盖,不服气地补充了一句:“他们替补的运动员多!我们的太少!”
“你受了这么多伤?”我很惊叹我们孩子的毅力!再转头看了一下,我们这边一群中国孩子,只有一两位家长,可是对面却是一群,至少十几个!尤其黑衣男,一个人顶了十几个,声嘶力竭地为小球员支招、打气,叫好。
我略带遗憾,走出大操场。一边走,胖墩儿沮丧的面容在我眼前闪烁。头脑里忽然闪出《曹刿论战》里的一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道理啊!假如,假如“2比2”时,我方有一位爸爸站出来,气壮山河、顶天立地地大吼一声:“好!!!孩子们,加油啊!”假如,假如我们有足够多的孩子来参与这场比赛,“再而衰”时有替补的生力军加入提劲儿,那么,今天胜利的,应该是我们,是胖墩儿的这个队吧!
不无遗憾地思忖着。
孩子的正当活动,需要做父母的扶持与支持。家长此刻如果也像那些外国家长一样,在旁边陪伴,给孩子加油打气。胜利了,大声地叫好!激情地击掌!那该有多棒?
再进一步想,我们一直在呼唤,发展足球,要首先发展青少年足球,提升足球人口,那么,如果能有多一点、再多一点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加油,鼓劲,支持,那么,未来是不是才会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