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亲友团出发前,就被告知下榻的东家会给我们提供烧饭的条件,内妹裕和也一再关照要适当捎些碗具。那么到底由谁来执厨呢?我和老伴裕华曾经议论过这件事,觉得作为一次家庭旅游,倘若自己做饭,“自给自足”,最能体现亲情和温馨。为此,我们一定要全情参与,绝不做“甩手掌柜”,吃“现成饭”。因而,在刚到达后大家商量做饭一事时,尽管有亲友表示我和老伴裕华年龄最大,可以考虑照顾,我们两人都断然谢绝了。亲友是出于关爱,可我们不能“倚老卖老”,心安理得呀!
然而,说句大实话,我们虽当众表了态,内心还是十分纠结的。四家轮流做饭,正如小女儿丁岗在微信中所提示的:这意味着四家厨艺的大比拼。我深深知道:在厨艺方面,裕枢、肇建、士平都是久经考验的好手,我和他们绝不是一个档次,“底气”明显不足。但转而一想:为家人做饭,水平固然重要,态度更为重要。只要你思想上是重视的,态度上是认真的,亲友们是会体谅的。更何况,平日家里一日三餐,多数时候不也是自己动手做的吗?现在为何要作茧自缚呢?这样思来想去,内心便也释然了许多。
老伴每每在品尝别人烹调的美食之际,看我表面上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提醒我:“你不要太笃定,到时可别出洋相噢!”其实,我既没有若无其事,更无笃定之奢望,心里又何尝不在思虑“买啥做啥吃啥”呢?只是不轻易表露罢了。
让我十分感怀和倍加珍惜的是,在轮到我和裕华掌勺这一天,亲友团的各位成员善解人意,纷纷向我们伸出援手,助我一臂之力。你看:
充满朝气、秀外慧中、热情干练的内妹裕景,为了照顾相对年迈的姐姐,一清早就忙碌在厨房,为大家准备丰盛的早餐;财务总监渔珍早早起床,按时陪我和襟弟肇建、士平赴农贸市场采购。实际上,今天要买哪些食材、面点、瓜果、饮料,在充分听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早在昨天她就写在一张纸上,今早我们是“按图索骥”,目的性很强,未走一点弯路。
今天由我掌勺的菜肴,严格来讲,只有毛豆炒“三丁”(肉丁、青椒丁、豆腐干丁)、豇豆炒百叶、番茄炒蛋三样。即使这三样,食材的洗和切,也是襟弟士平、内妹裕和夫妇代劳的。在烹调时,士平还亲临现场,从掌握火力到把握成色,手把手给我指导。内弟裕枢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将新鲜、齐整的毛蚶先行水烫,然后逐一检验、加工,向大家提供了最卫生、放心、可口的美食。
至于今天的主食“阳春面”,原本是我的一项绝活。在家里,我下的“阳春面”广受欢迎,小女儿丁岗一家回沪探亲,特别青睐这道主食。两个小外孙连吃二三碗还想吃,女婿小罗也不例外。有时候丁岗开玩笑说:“爸爸,如果你到美国来开一家面馆,一定会生意兴隆!”大女儿丁莹一家对此也十分认同。然而,今天由于面条质地不同,加上缺少大蒜叶、鲜酱油、胡辣粉等作料,无法如愿做出地道的“阳春面”。今天给大家享用的,并非“阳春面”,而是成本不菲的被异化了的“肉骨头菜汤面”,不消说,砸了我的牌子。但尽管如此,中午下了2.3斤面,平均每人2两半,不说吃好,起码也吃饱了。为了这道主食,老伴裕华为熬骨头汤,内妹裕和为准备汤料都付出了不少辛劳。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今天掌勺者之一的裕华,午餐时已熬好了晚上绿豆稀饭,做好炒面的前期准备。晚上,大家在进行棋牌活动时,她独自在厨房将锅、碗、瓢、盆等餐具全都清洗整理了一番。
平心而论,今日的三餐虽然我和裕华已费了心、尽了力,但从品种、数量到质量,与昨日裕枢渔珍操办的毕竟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还是大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团结大协作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亲情使然!亲情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