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大战在亲情前“熄火”
作为社区人民调解员,陆金弟调解的纠纷可谓五花八门,涉及婚姻、房产、邻里、养老、失独和家暴等十多个领域,其中家庭成员间的房产纠纷占比很大,且因为房产纠纷标的大、价值高,故矛盾化解难度特别大。对此,陆金弟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注重打“亲情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200余起家庭大战慢慢熄火。
共和新路某弄一套公房,原承租人为一阿婆,已离婚的女儿和单身的孙女户口均在其中。不久前,阿婆离世,原来相安无事的姑侄俩人,都想将房屋承租人变更为自己,然后买下房屋产权,成为业主。双方互不相让,时常大打出手,弄得亲戚不敢上门,邻居不敢相劝,公安110上门接警成了家常便饭。由于是租赁房性质,法院也不受理姑侄的纠纷。
面对这一愈演愈烈的家庭矛盾纠纷,陆金弟首先找侄女谈话,告诉她:“你作为知青子女,之所以户口能顺利落户上海,除了外婆的爱之外,也离不开当初姑姑念及亲情的默认。姑姑文化低,且受过婚姻挫折,作为侄女,应该尊敬、同情自家长辈,耐心与姑姑商议房子的归属。”陆金弟的一番话,令女孩慢慢释然,最终答应与姑姑心平气和交流。陆金弟又找到女孩姑姑说:“侄女已认识到你是她的亲人,答应以后不跟你吵架了。”姑姑听了这话,起先很惊讶,经确认是真的后,眼眶湿润了。陆金弟趁势劝导她多想想自己与哥哥(侄女父亲)的同胞情,对一脉血缘的侄女多一份谅解。经过前后5次的耐心规劝,姑侄俩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如今,看到姑侄俩人重归于好的场景,居委干部和邻居们无不赞叹陆金弟的调解能力。
群体纠纷在“稳、准、狠”前化解
近几年,由于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单位与居民间的群体纠纷日渐增多,影响面广。每当碰到此类事件,陆金弟都会迅速赶往现场,用自己独创的“稳、准、狠”调解方法予以化解,仅3年不到便已解决群体纠纷4起,涉及金额达600余万元。
闻喜路紧邻居住小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不但日夜施工噪声扰民,而且电焊强光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在多次找建设方维权无果后,数十位群众集体涌向工地阻止施工,双方出现紧张对峙局面。陆金弟当即带领社区调解干部赶往现场,一面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工,一面劝导居民离开工地,并保证帮助他们合理维权,现场局面很快被稳住了,事态暂时平息。她来到居民中听取意见,准确摸清了居民的诉求:调整施工时间、赔偿一定损失。同时,她告诫居民,不能采取偏激行动,阻挠工程建设。随后,她又请来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严厉狠批了对方扰民的行为,并提出减轻噪声、电焊光和灰尘扰民的措施,同时适当补偿居民,并从群众集体上访性质严重等角度,告诫对方不要因小失大。
经再三劝说,建设方最终同意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不影响居民休息,同时,出钱补偿受干扰影响大的居民,并赔礼道歉。就这样,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纠纷,经陆金弟带领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姜莉华、丛美莉苦口婆心的劝导,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工程项目也按原来进度顺利完成。
特约通讯员 顾武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