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媒体融合本质是一场自我革命。想当年,在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也一度处于弱势地位。但通过挖掘“沃土”,让广播与交通、移动互联技术相融合,发展车载广播、城市调频、在线广播,“老树”不断重新焕发活力。事实上,每一种媒介形态都有其生命力周期,只有勇于自我变革,才能涅槃重生。
前不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一款“军装照”H5产品,上线仅10天浏览量就突破10亿。火爆的数字,充分体现了融合发展带来的“核聚变”效应。就连外媒都不得不感慨,中国正在掌握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动权。从组建中央厨房,到打造“网上通讯社”,再到成立融媒体新闻指挥中心,这三年来,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拿出了自我革命的勇气,把融合发展摆在了最重要的战略地位,锐意改革、矢志创新,跑出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加速度。
也需要看到,尽管融合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成就,“融易合难”“融而未合”等问题或多或少地依然存在。与内容的融合、体制的融合、身份的融合相比,思想观念的融合、文化的融合同样不容忽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只有让融合成为每一位从业者的自觉,才能真正激活强大的内生动力。而这,恰恰是深水区的媒体融合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媒体融合被放在国家层面加以推进推动媒体融合雄健地迈过最后一段“上坡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融合发展成为媒体的文化基因。
(陈凌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