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渔村到大码头,上海港吞吐量近7年来排名世界第一。约1500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港进进出出。大流量带来大批量远方的朋友,以至于昨晚启动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把“旅行的意义”作为今年主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文化和旅游部的“理论根基”。面对外埠、外地友人,拿什么招待宾朋?小笼包、阳春面、虾肉馄饨能满足的只是味蕾,融入传统文化点滴的书籍,更适合信手拈来,随时翻开。因而,今年新增的国学馆,集中呈现了近年来阅读对于传统的回归。7天7场国学课,从下午的《论语》开始。传统如何面对时代潮流?今天公布的“世界最美的书”,均是以当代审美重新再现的古书,呈现出园林和茶,这两项几乎已经融入全球时髦生活方式的中国元素。
要让上海持续成为中国读者的精神港湾,不仅在于365天的努力,更在于与同样有着江南文化DNA的长三角联动。在日本文化界,千百年来宁波因为有书有港口能吃生鱼片,还是很多日本和尚到中国取经的落脚点,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南京,则因为历史原因而成为台湾百姓回大陆的必去城市……历史长河把长三角流域团结起来,知识海洋让长三角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一起形成的精神港湾,让航行者、旅行者,能感受到驻留者才感受到的温暖。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