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国际文学周谈“旅行的意义”
徐翌晟
  本报讯(记者 徐翌晟)昨晚,上海书展的序曲2018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以“旅行的意义”为题,在黄浦江畔的建投书局揭幕。巨大的玻璃窗外,就是黄浦江对岸的璀璨夜景,倒映在深色的江面上波光粼粼。

  作家、出版人何建明把旅行喻为“江湖”,上海就是有江有湖之地,而他的第一次旅行就是和父亲在黄浦江上乘船开始的,“旅行使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作家来说旅行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能够在眼睛和情感之外,留下有温度的文字。”

  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米亚·科托提到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路,也提到自己的家乡曾经停泊了一条大船,接收了数千名中国移民,从小他就与中国移民孩子一同玩耍,他写的作品中也会出现他们的身影。现在,莫桑比克的作家与中国作家从不同的航路走到了一起。

  瑞典文学院院士、瑞典文学院原常任秘书皮特·恩格伦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建筑学家,“今年初,我正为自己的一部作品忙碌,我写到了一位逃离纳粹德国控制的犹太难民来到了上海,因为当时的上海是二战期间唯一对难民开放的港口,是记忆与时代的聚焦处。”

  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告诉大家:“这10年来,中国旅客的旅行数量位列世界第一,消费能力也是世界第一名。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好奇用旅行表达出来。中国旅行文学触及到的主题,就是面对世界讲出了自己的观感。”

  走出去面对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作家、翻译家万之强调了文学的寻找意义,上世纪80年代有过寻根文学热,而他要寻的是源头。“翻译就是挖渠道,把丰富的水源通过渠道浇灌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慈善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品质阅读是知识文化的灯塔
传统与潮流的交汇
三省一市确定6个合作项目
上海国际文学周谈“旅行的意义”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上海国际文学周谈“旅行的意义” 2018-08-15 2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