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
倪捷
  倪 捷

  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外场,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每年都要在上海图书馆举办10多场,成为炎炎夏日嘉宾云集的文化盛宴。作为上图讲座中心的一员,我参与讲座的组织工作,与有荣焉,往事常常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上海书展2004年开始举办,最初几年动员和总结大会多在上图举行。记得有一次会议间隙,分管上图讲座的何毅副馆长向时任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提议,上海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重地,可以而且也应该深入参与上海书展。好!阚宁辉当即表示同意。双方一拍即合。于是,2007年起,上海图书馆开始成为上海书展重要活动场地,每年都邀请书展期间来上海的各地名家大腕,来馆里与读者分享他们的新作。

  2011年,出版家赵昌平出任上海市版协理事长,版协成为推动上图书展活动的中坚力量。昌平先生是唐诗研究专家,他提出借鉴上海一年一度的音乐活动品牌“上海之春”概念,为上图书展活动取名“上海之夏”,同时将嘉宾和主题定位于“名家”和“新作”,并取唐代诗人韦应物名句“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为宣传标语,寓意每年夏日,这一海上文学品牌让出书人与爱书人交流互动,在浓浓书香中共度炎夏。昌平先生富有诗意的策划很快落实到讲座宣传的各个细节,会标选用湖绿色,特刻一方“上海之夏”印章作为标志印在入场券、宣传册及各种宣传资料上。

  每年8月,各地名家大腕相聚上海书展,上海图书馆也高朋满座,热闹非凡。读者不仅被一场场文学盛宴迸发的思想火花所吸引,更能在现场领略这些大家智者的人格魅力。2016年做客上图讲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考古学家孙机,是上图书展活动举办以来嘉宾年龄最长者。那年87岁高龄的孙机先生站着讲了1个半小时,直到讲座结束。我们都怕他累了,他笑言,这才是老师应有的风范!

  2011年上海书展升级为全国性书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作家。这些年,书展期间来上图开讲座的外籍人士已达17位。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英语在上海本来就有广泛群众基础。但为实现讲座现场无障碍交流,上图讲座2012年特别举办了一次英语志愿者招募活动,不仅选拔出优秀的英语主持人,更组织到一批英语报道通讯员。第一个享受讲座互动交流快感的英国作家乔·邓索恩在讲座结束接受媒体采访时跷起大拇指:这样的体验太棒了,上图讲座的听众素质太好了!

  随着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影响越来越大,每年希望来上图举办讲座的出版社越来越多,书展7个白天的档期远不能满足需求。2012年上图讲座负责人吴敏提出增开夜场,得到馆领导大力支持。增开夜场即增加了讲座场次,更给上图读者营造出全新的书香之夜的体验。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文化公开课》录播车慕名而来,开进上图。馆里多次召开碰头会,集全馆之力克服夜场的安全问题与部门协作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讲座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版协也大力支持,跟着一起“三班倒”:现场报道的处理,具体工作的协调,宣传册的不断调整……

  有人说,上海书展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对我来说,与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结伴的10年,辛苦却快乐着。这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

  十日谈

  我与上海书展

  责编:郭 影

  众手捧书香,牛犇无傲气,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慈善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扫一扫
外斜村口(油画)
理想的阅读
拉赫季古村
预防地震
诗六首
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一段值得回味的记忆 2018-08-15 2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