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菲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下称“市七医院”)2014年起聘请徐氏儿科第四代传人虞坚尔教授为该院儿科长期顾问,定期指导医教研工作,并开设了中医传承专家门诊。日前,“海派中医徐氏儿科流派传承浦东分基地”正式揭牌。分基地负责人、市七医院儿科主任庄承表示,将在总基地的带领下进一步传承徐氏儿科的学术观点,用徐氏儿科的诊疗特色和适宜技术为浦东地区的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哑科”更需医者细心观察
儿科因为患儿大部分不能或只能部分表达自己的病情感受,又被人们戏称为“哑科”。因此,诊断时大多有赖于医者的细心观察。中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问诊在诊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性,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经常面对的是患者无法描述或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的症状、病程、发病原因、病情变化等等和疾病相关的一切信息,交流困难成为儿科最头痛的事情。
“大多数患儿病情都比较单纯,但是变化多,进展快,因此就要求儿科医生细心,多观察患儿的体征、症状。只要有一丝大意,就容易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庄承感慨,“看儿科疾病,有时级别、经验都没有细心和责任心来得重要。”
中医分季节论治哮喘
年仅10岁的小敏,从小就有哮喘,且抵抗力很差,长期服用抗过敏或止咳的药物。一到换季或秋冬时节,小敏就特别容易感冒,咳得停不下来。每次生病,反复跑医院,输液、雾化忙得团团转,一家人精疲力竭。对此,庄承主任指出,像小敏这样的患儿非常多见,往往是由于“肺气亏虚”。针对这种情况,可适当采用中医方法来应对。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如果不治好,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还会带来死亡风险。”庄承说,3-6岁患儿哮喘高发,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小儿哮喘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稳定期。“一般来说,西医会在患儿的哮喘发作期采用激素吸入治疗,效果明显;但病情控制之后,家长往往忽略了巩固治疗,导致哮喘复发。中医可在缓解期提供更丰富的方法。”庄承介绍,中医还具有分季节论治的特色,具体来说,春天(3-6月)服用中药,改善过敏体质;夏季(7、8月)可穴位敷贴;秋季(9-11月)服用中药调理,增加免疫力;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用中药膏方调理,补肾固表,益气健脾。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季节全面调节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哮喘的发病率。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尾声,“三伏天”也是“冬病夏治”的季节。据庄承介绍,徐氏儿科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不断实践和改良制定出适合“冬病夏治”的经验方“黄芩咳喘散”,该方将温经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药,贴敷于膀胱经及督脉俞穴,共收扶正祛邪之功,同时配合使用离子导入法促进药物吸收,较传统敷贴方法而言,也更容易使患儿和家长接受。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到中医对部分小儿疾病有着明显优势,对中医的接受度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庄承说道,“希望未来,我们徐氏儿科能够为更多患儿带来健康。”
■专家简介
虞坚尔
徐氏儿科的第四代传人,师从上海市首批名中医朱瑞群教授,继承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儿童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胃炎、儿童肾炎、性早熟及疑难杂症等。
近年来,虞坚尔教授将徐氏儿科的特色方剂带入医院,从此七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各类疾病成为特色。虞坚尔教授还在七院儿科选拔带教三位徐氏儿科传承人,分别主攻慢性咳嗽、儿童生长障碍及哮喘等不同方向,并开设专病门诊,推广应用徐氏儿科的特色疗法。
庄 承
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带领七院儿科传承徐氏儿科特色,并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特色诊疗技术。比如,治疗“泄泻病”的特色在于脐部外治疗法,尤其对于脾胃虚寒、感受寒湿之邪的消化不良及轮状病毒等,能够加快缓解症状,减少输液,减轻并发症;“肺炎喘嗽”外治法突出中医内涵,采用中药定向透穴疗法、拔罐疗法等,无副作用,减少了抗生素使用。此外,七院儿科还根据需求推出特色香佩等多种方式,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