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危害大
如果说到癌症,老百姓一般都有基本概念,同时也会积极寻求诊治。但说到房颤,多数老百姓仍然不了解其危害和早期诊治的重要性。刘少稳教授介绍,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数患者是有症状的,比如心慌、气短等,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只是在体检时或已出现中风、心衰等相关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多项研究显示,无症状的房颤,其危害甚至比有症状的房颤还要大。
房颤发作时,由于心房不能有效收缩,心房内的血液滞留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大脑,就会引起中风。“房颤引起的脑中风,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25%,非常凶险。”刘教授提到,房颤和心衰互为因果,心衰可引发房颤,房颤又加重心衰。尤其在老年房颤患者中,房颤合并心衰者更常见。“晚期心衰一年内的死亡率达到80%,远远超过了许多恶性肿瘤的危害。”同时,近年来还有多项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得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成倍增加。
规范诊治比率低
我们在上海市松江区的农村社区做过调查,发现每100个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只有6个人接受了抗凝治疗。相对于欧洲国家80%的规范用药和治疗,国内老百姓对房颤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实在是太少了。
对于房颤患者,除了药物抗凝治疗预防中风以外,微创导管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较为有效的手段。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卒中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主要内容是肺静脉电隔离。就像山林起火,你隔出一个安全地带,阻断里外两边的连接,就不会再相互影响。目前我国每年完成房颤导管消融3-4万人次,相比于庞大的房颤患者人数,房颤导管消融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
早期防治是关键
饮食均衡、不吸烟、少饮酒、控制血压、减肥,这些都是经过科学研究验证的能有效降低房颤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防手段。以吸烟为例,研究表明,吸烟的房颤患者比不吸烟的死亡率增加75%。除了预防,早期治疗对房颤的意义非常重大。“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效果最好,如果合并其他病症再开始消融,效果差且很容易复发。”刘教授建议在刚刚发现房颤的阶段,就进行积极治疗和健康管理。然而在门诊中,面对公众对房颤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医生经常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跟患者普及最基本的房颤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房颤的危害并耐心给予专业的治疗建议,但是医生不可能说服每一个病人。面对这一疾病的科普,医患双方、媒体和政府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叶雪菲)
刘少稳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组指导委员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
8月18日上午8:30,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房颤科普宣教活动——安心讲坛将在医院(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85号)3号楼906会议室举行,由刘少稳主任领衔的心内科专家团,将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有需要的老年朋友可以届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