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数据显示,2016年恒大全年销售额增至3733.7亿,同比增长85.4%;核心业务利润208.1亿,同比增89.2%;现金余额3043.3亿,同比增85.5%;总资产达13508.7亿,同比大增78.4%,多项数据均创下自上市以来峰值水平。同时,恒大已完成地产、金融、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完成了由“房地产业”向“房地产+服务业”的转型。
规模
核心指标均实现大幅提升
2016年首次实现了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双领先,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3733.7亿,同比增85.4%,完成3000亿年度目标的124.5%;全年合约销售面积4469万平,同比增75.2%。
值得关注的是,恒大业绩连年健康快速增长,销售规模方面,2014年销售1315亿,同比增31%;2015年销售2013亿,同比增53%;2016年增至3733.7亿,同比增长85.4%。营业额方面,2014至2016年,恒大营业额从1114亿增至2114.4亿。
在利润方面,恒大核心业务利润208.1亿,同比增89.2%,创上市以来的峰值,核心业务利润率同比增1.5个百分点至9.8%。毛利润594.2亿,同比增58.8%,毛利率28.1%。
此外,恒大上市以来实现坚持“现金为王”,截至2016年末,恒大现金余额3043.3亿,同比增85.5%,达上市以来峰值。现金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54.7%。
公告还显示,截至2016年末,恒大总资产达13508.7亿,同比大增78.4%,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自2009年上市以来,恒大总资产增长逾2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54.9%。特别是近三年,在基数已经相当庞大的情况下,连年大增,其中2014年同比增长36.3%,2015年同比增长59.5%,2016年同比再增78.4%。
分析认为,随着恒大地产主业的进一步夯实,以及多化布局的转型完成,将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效益
两年完成888亿利润承诺
在房地产行业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2016年全年,恒大毛利594.2亿,同比增58.8%;核心业务利润208.1亿,同比增89.2%。
“恒大核心业务利润主要来自房地产主业,这足以证明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劲”,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表示,随着公司融资成本的不断下降、低成本土地储备陆续入市、以及多元化业务布局的完成,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按恒大地产此前公布的业绩预期,其2017-2019三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500亿、5000亿和5500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分别达到2800亿、3480亿、3800亿,以及243亿、308亿、337亿。
数据显示,自2009年上市至2016年,恒大销售额从303亿增至3733.7亿,年复合增长率达43.2%。假设恒大2017年仍能保持该年均增幅,其销售额将达5347亿,对应权益销售额为5079亿,若按恒大上市后核心业务利润率平均值10.45%计算,净利润可达530亿。这意味着,恒大两年时间即可锁定888亿的利润承诺。
许家印在年初内部讲话提出,恒大地产2017年开始由“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未来两三年内,核心业务利润率每年提升2%-3%, 2017年争取达9%-10%。并将通过打造环节精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等三大举措,实现效益提升。
花旗银行此前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恒大截止2016年中期的土储,对应总销售货值就高达1.5万亿,预计其2017年销售额仍将保持全国第一。同时,基于其销售强劲、盈利增长等因素,料其2016-2018年盈利年均增幅将达52%。
经营
深耕一二线城市并优化布局
2016恒大并未停下扩张的脚步,2016年全年新增项目213个,平均楼面地价约1996元/平方米。目前已进入全国209个城市,项目总数582个,其项目布局之广行业领先。
此外,恒大还进一步优化了项目布局,重点深耕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原值占比74.7%;地级市项目土地原值占比23%;县/县级市项目土地原值占比2.3%。
开发模式方面,恒大坚持一贯“立即开发、快速建设、大规模开发、快速销售,快速周转”的高周转模式。截至2016年末,恒大在建项目489个,在建面积8037万平米、新开工面积5138万平米、竣工面积2963万平米;新开盘项目116个,在售项目473个,实现销售回款3009亿。
在此开发模式下,恒大一直坚持“现金为王”策略,通过充足的现金流规避负债高所带来的运营风险和企业发展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资料显示,近三年恒大现金余额大幅增长,分别达595亿元、1640.2亿、3043.3亿,连年位居行业首位,分别按年增10.8%、175.7%、85.5%。因此,恒大成立至今从未发生过一笔债务违约,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无任何逾期债务。(陈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