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童话王国”丹麦大使馆微博账号发布了一个新“童话”:生蚝长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话里话外,希望中国人能给想想办法。
作为“以食为天”的民族,这条微博当然激起了淳朴的中国人的天性,一万多条留言,有的提供生蚝菜谱,有的自荐“替天行道”,还有的建议使馆开放签证……让大使馆坦言“吓到了”,“我们本以为这条微博会红,但没想到那么火”。
正在无数自媒体和中国人热烈给建议的时候,逐渐传来一些消息,中国的跨境电商巨头们纷纷宣布将引进丹麦生蚝。于是,明眼人发现了,原来这一切都是丹麦人的“套路”。
作为爱刨根问底的媒体人,索性认真研究了一下丹麦大使馆所说的这次“蚝灾”:泛滥的生蚝品种名叫太平洋生蚝,以人工养殖为主,丹麦人当初引进了来希望增加餐桌选择,没想到本地人还是更喜欢野生的“国货”,加上太平洋生蚝繁殖能力极强,养殖户卖不掉就偷偷往海里“放生”,于是太平洋生蚝进入了自然生态水域。但是丹麦水产专家自己承认,目前太平洋生蚝在丹麦只是“潜在威胁”,离“生态灾难”还有很大的距离。
至于微博上那张让人口水横流却不知摄于何时的生蚝遍地的图片,也很可能是一种假象。一来,丹麦媒体多次警告国民,夏季生蚝可能会感染有毒的浮游生物,所以捡食生蚝最佳时间是10月中旬至来年4月底。可那段时间是最湿冷的季节,在冬季海边吹几个小时风,冷暖自知。二来,有拾生蚝经验的人会告诉你,虽然看着生蚝遍地,但起码有四成以上都是空壳,要找到活的生蚝,须不断弯腰翻找,劳心劳力。
在丹麦的朋友说,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菜场里要卖到十七八元人民币一只,加上出口成本、关税等等,估计到了中国也得卖二十多元一只,对于已经“包揽”了全球八成养殖生蚝的中国来说,这个价格完全没有竞争力。
不敢妄言,丹麦大使馆这么一出戏背后到底有没有中国跨境电商大佬们的“指点”。若是没有,那就得对这么了解中国网民关注点的丹麦外交官们说一句“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