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的发展由此受益,沿线国家的电影人应加强协作,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和电影节这一重要平台,将本国电影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各国合拍将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洲、亚非乃至全球的重要纽带。当下,什么卖点最能吸引各国电影观众的目光?不少嘉宾认为,“好莱坞”在世界各地取景拍摄,这种跨地域的题材使之在全球赢得了十分出色的票房纪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可借鉴这一经验,实现多国观众“跨文化”的共享。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片《萨瓦流淌的方向》在电影节上宣布启动。
波兰电影委员会项目经理安娜·狄杰德斯克说:“中国和欧洲的风景不一样,中国观众可能会对欧洲的外景感兴趣。我们是否可以邀请中国明星来欧洲拍电影,在欧洲取景,从而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马来西亚亚洲电影促进协会代表黄德昌说:“亚洲国家的语言、文化有差别,但基本的文化背景都是亚洲文化,很多哲理在整个亚洲‘通行’,我们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据悉,有埃及、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的电影机构代表签署了“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合作备忘录。以电影为合作纽带,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上海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扩大了“朋友圈”。
与会嘉宾对新技术兴起对电影产生的变化充满希望。匈牙利米什科尔茨电影节主席狄博尔·毕罗、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总监贾拉杜、立陶宛维尔纽斯国际电影节主管斯坦内利特、拉脱维亚国家电影中心总监瑞埃图玛认为,有很多新技术在过去十年涌现出来,包括蓝光、DVD、互联网、VOD等。有新平台的崛起,大家更应关注新技术会给电影带来什么?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太去电影院,他们经常在手机上看。我们需要考虑把这些观众联系起来,找到新的方法创作对他们来说有趣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持续几天的‘虚拟影院’,免费提供观影机会,特别是对一些小众电影而言。世界各地有非常多的观众愿意看这样的电影。”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