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棺 材
王勉
  王 勉

  安装人的遗体的匣子或柜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棺材,又称灵柩,通常在葬礼中使用,还会被埋在地下。

  现在人死后,大多实行的是火化,然后把骨灰放在骨灰盒里,但还是有人喜欢把骨灰装在棺材里,进行土葬,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虽看上去有点迷信,但情有可原。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死者安息,为了使其到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通常会竭尽全力为死者准备上好的棺材进行厚葬。抬着棺材的葬礼,往往有很仪式化的隆重程序,人们喜欢用保存遗体完整这种形式,来寄托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和无尽哀思。棺材大多由不同的木料所制,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等。因是专为死者而设的,按“死者为大”的传统理念,棺材的做工必须非常精细。它的外形很奇特,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整个棺材看上去好像一根半边圆木。过去不少地方喜爱以优质的松木、楠木制作棺材,很多人以死后能得一副好棺木为终身幸事。

  也有以铜、石等料制造棺材的,最著名的是用天然水晶石制作的棺材。据说水晶棺材里的遗体,可保持原样经久不会腐烂。

  棺材一词,到了上海人口中,尤其是在上海郊区,除了本意外,又另有他意了,与原意可谓大相径庭了。

  在沪郊松江、金山、青浦、奉贤一带,茶余饭后谈天说地时,人们可以经常听到棺材一词。如“迪只棺材在做啥”中的“棺材”,并非指殓尸的实体棺材,而是指某个人。这里的人,有时是一种昵称,有时是骂人,要看在什么语境中,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的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意思。如“小棺材”“老棺材”,也是指人,意谓小孩和老人,前者可理解为“小鬼”“小淘气”“小混蛋”的意思,后者可视为“老头”“老不死”之意,可以褒义,也可以贬义,要看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还要听什么音调。“老棺材”一般是诅咒之意居多。“笨棺材”指的是脑子不开窍愚笨至极的人,“懒棺材”则比喻懒得不能再懒的人,“死棺材”纯粹是不高兴时骂人的话。

  棺材原是给人躺的器物,但在一些方言中变成对人的称谓,怎么演变的不得而知,但却是有趣的语言现象。

  活跃在上海方言里的“棺材”,还有一个奇特现象,即“棺材”一般只用在男人身上,从来不说女人是“棺材”。

  过去有一种棺材,底板可抽去的,专给死后身无分文连棺材都买不起的人准备的。这种棺材俗称“脱底棺材”。延伸到上海方言中,是一句非常流行的骂人话,专指做事不负责任不计后果前吃后空寅吃卯粮的人。“脱底棺材”古来就有,大到把父辈打下的江山拱手葬送,小到把万贯家财坐吃山空挥霍殆尽。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视为扶不起的刘阿斗。当年,刘备和诸葛亮他们费尽周折建立蜀国,他们相继去世后,刘禅把持国政,昏庸无比,治国无能,在魏国大举伐蜀中,刘禅投降举家被迁洛阳封为安乐县公,而一句“此间乐,何思蜀”写尽了国土沦丧寄人篱下亡国之君的“脱底棺材”丑态。而当今许多年轻人,每月将工资用个净光,甚至半月不到,已把月收入用得分文不剩,不够厚着脸皮伸手问父母要,还戏称自己是“月光族”,其实,这是典型的“脱底棺材”。

  棺材不能脱底,做人要有底线。不然,“迪只棺材”在世上,永远也混不出什么名堂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汽车周刊
   第A2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5版:新民教育
   第A26版:装备中心/新民教育
   第A27版:装备中心/新民教育
   第A2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送咖啡的快递女孩
为授证喝彩
街 灯
与儿共读旧藏的《济慈诗选》
外婆屋里厢(重彩画)
棺 材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棺 材 2017-06-21 2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