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设成为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形成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高地。为此,《行动方案》从要素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营造两条主线入手,提出4项重点任务和15项子任务,重点针对“纸变钱”过程中,高校院所、企业作为成果转化主体的能力“短板”。
《行动方案》着力强调高校院所作为科技成果供端,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和使命感,重点放在建立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形成有效的成果管理制度等;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需方,形成开放式创新模式,尤其是鼓励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是一个全要素协同、各类信息流动的过程,任何技术的转移转化,都离不开信息共享、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行动方案》重点解决成果信息作为成果转化“种子”的共享利用。政府部门储备了大量与科技成果有关的信息,拟建立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分工协作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保障科技成果所有者和需求者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得到专业而有效的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激励机制,探索技术经纪人梯度化培养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众创空间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出口”之一,上海已有500多家。《行动方案》提出,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功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目前,上海已经开始甄选这类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并予以扶持,承接成果转移转化是它们未来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