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又一个“技术高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学科团队反复研判、几度商讨,选择了国内文献未见报道、国际上亦属罕见的“完整肿瘤切除”方案,创造了新的生机。
突破
3个月前,年已六旬的刘先生感觉左胸出现持续性刺痛,且症状越来越重,在家人劝说下赴当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肺癌。抱着一丝希望的他,从北京来到上海。
中山医院胸外科葛棣教授仔细询问病情和查看病人后,邀请骨科主任董健教授会诊。问题焦点是:左下肺5厘米直径的癌肿应该能切除,但患者的肿瘤侵犯区域包括肋骨和椎体,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如按以往方法对脊柱肿瘤部分行刮除手术,则肿瘤很快会复发。再则,伴随病情进展必然导致的截瘫,以及肿瘤侵袭神经的持续性剧烈疼痛,都会令患者痛不欲生。
“我们可以多学科联手,争取将肿瘤和侵犯部分完整切除。”葛棣教授、董健教授参照国外同道经验,设计了一个全新方案。
据国外文献报道,肺癌侵犯椎体一期手术整块切除成功的话,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30%以上。这是一个针对于“零”的大突破。
手术
这场于3月29日施行的“一锅端”手术十分复杂,重要步骤包括:
■ 胸外科医生从患者左侧肋骨缘切口进入,先将已压迫胸主动脉的肺癌组织小心地“游离”开来,同时确认肿瘤位置在胸7、8椎体侧方,已侵犯肋骨和椎体,三者紧密粘连;
■ 骨科医生接手,用先进的超声骨刀在第7、8胸椎前方纵向切开一部分;
■ 胸外科医生将左侧大切口缝合,留一小孔作下一步胸腔镜待用,遂患者由侧卧位改为俯卧位;
■ 骨科医生从后方脊柱部位切开进入,拿掉病变的椎板,离断3根肋骨,在肿瘤侵犯部位上下椎间盘处,用一排镙钉固定,保护好重要的脊髓;
■ 胸外科医生左侧置入胸腔镜,通过电视监控保护椎前大血管及脏器,并帮助骨科医生准确把握“敲断”椎体的力度;
■ 骨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将7、8左侧椎体纵行切开,最终将胸7、8左侧1/3椎体、肺部肿瘤和3根肋骨一起整块取出。
12小时手术,步步惊心。整个过程出血450毫升,没有输血。术后一周,刘先生顺利下地行走。
出院
摆脱了无法手术、化疗无效的绝望,摆脱了剧痛和截瘫的威胁,患者刘先生今天出院。
并肩作战的胸外科和骨科医生团队,则以此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有望为肺癌侵袭脊椎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山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增添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恰巧的是,由我们连续主办的全国第七届脊柱肿瘤整块切除学习班,今天正式开讲。”董健告诉记者,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此类手术的机构,他们已完成包括4个节段在内的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术200余例,并有全国近200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者在这里接受专题培训。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