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出现黄疸、突发糖尿病别忘查胰腺
~~~出现黄疸、突发糖尿病别忘查胰腺
~~~出现黄疸、突发糖尿病别忘查胰腺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成胰腺肿瘤发现已是中晚期
出现黄疸、突发糖尿病别忘查胰腺
吴瑞莲
张怡杰
  ◆吴瑞莲

  【专家简介】

  张怡杰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普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普外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等

  从事普外专业近30年,在胃肠、肝胆、胰脾以及后腹膜肿瘤治疗、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腹部外科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是国内知名的胰腺外科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胰腺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

  胰腺癌有着“癌中之王”之称。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因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极低。国内知名胰腺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怡杰教授表示,胰腺“隐居”在胃后方,由于位置深在,胰腺癌症状没有特异性,很容易与胃病、胆道疾病等混淆。他提醒,除了黄疸需引起警惕外,长期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是胰腺癌常见症状之一。此外,人到中年如果突发糖尿病,更要特别当心胰腺癌偷袭。

  眼黄尿黄竟是胰腺肿瘤作祟

  年过七旬的黄老太近日因莫名出现眼黄、尿黄症状前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就医,普外科执行主任李军分析,老人患有梗阻性黄疸考虑为胰头肿瘤引起,由于黄疸指数较高,需尽快手术治疗,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很大,肿瘤紧邻大血管,术中易发生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而患者年龄较大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夹杂症,围手术期处理也很有难度。李军主任随即向医院普外科主任、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张怡杰教授寻求支援。经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张教授带领普外科团队设计并实施了最佳手术方案,术后老人顺利度过了危险期,恢复良好。

  张怡杰教授表示,除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外,黄疸也是胰腺癌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胰头癌患者,由于黄疸的出现,胰头癌比其他位置的胰腺癌更有可能被较早发现。据了解,胰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控制血糖。胰腺功能出现障碍,会导致人体血糖增高。相反,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胰腺也有进一步恶变的可能,因此糖尿病患者也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张教授强调,中年人新发糖尿病,本身却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不存在超重、肥胖等糖尿病高危因素,或既往血糖一直正常,更要特别当心胰腺癌偷袭。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高龄肿瘤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对诊疗、麻醉、手术操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李军坦言:“有了张怡杰教授这样的大牌专家‘撑腰’,以前不敢接的手术现在都有底气接了!”

  用“精准手术”逾越“生命禁区”

  胰腺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血管密集、手术空间狭小、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直以来被外科医生视作“手术雷区”。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要切除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部分胃和空肠,清除胰腺周围淋巴组织,还要进行胰肠、胆肠、胃肠吻合手术,其中最难的就是胰肠吻合。

  “正常胰腺组织质地极其柔软如‘豆腐’,胰肠缝合的难度,就像把豆腐缝在衣服上一样。两者材质不同,加上残留胰腺相对固定而空肠处于游离状态且不断蠕动,吻合口很容易发生愈合不良,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张教授说道,胰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化骨水”,一旦发生胰瘘,可造成出血等严重腹腔并发症。但这些情况并非无法避免,术中多种手段的预防措施以及术后处置恰当,胰瘘的危害完全可以安然度过。

  在从医30年、深耕胰腺外科领域20多年的张教授看来,胰腺手术成败主要决定于四方面因素:一是术前准备,这取决于手术医生对适应症、手术条件的掌控,术前临床资料尤其是影像学资料的研判是否到位;二是主刀医生的手术基本功,是否具备了胃肠外科、胆道外科、血管外科的基础,能否应对术中种种危机;三是医生的胆量,是否可以迎难而上、勇闯“雷区”;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能力,如何处理严重感染、休克、营养等一系列外科的基本问题。张怡杰教授说: “胰腺外科医师永远都是那些在刀尖上跳舞的勇者,没有经历过手术台上生死考验的医生还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胰腺外科医生。”

  “有希望就要尽力去试”

  老徐在外地接受肿瘤手术后不久出现了腹腔种植,张教授仔细分析病情后,认为仍有根治的可能,决定为其实施手术。但术后3个月的复查发现其腹腔内还有新增的种植转移灶,只好再次手术。谁知2个月后的复查又发现了新增的种植转移灶,张教授当时非常沮丧,开始怀疑治疗思路是否有偏差,但老徐强烈的求生欲望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鼓舞,第三次手术终于彻底清除了种植转移灶。

  八年后的今天,老徐回想5个月里的三次手术,感慨最深的是第三次手术已经开始麻醉但意识仍然清醒时,麻醉师忍不住问道:“如果下一次再出现新增转移灶您还愿意为他手术吗?”当时,张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只要病人有一线生机和希望,我们都应该尽力试一试。”

  像老徐这样的例子在张教授的从医生涯里不胜枚举,他曾为90高龄的胰腺肿瘤患者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曾为十几岁的胰头恶性肿瘤患儿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手术后无瘤长期生存的病例越来越多,其中生存时间最长的已超过20年。张怡杰教授坦言:“在目前阶段胰腺癌要取得好的疗效,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高胰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电力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教育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4版:校园风采/新民教育
   第B15版:新民教育/校园风采
   第B16版:校园风采/新民教育
   第B17版:新民健康/校园内外
   第B1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2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21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22版:广告
扫一扫就能订制“贴身医护顾问”
九成胰腺肿瘤发现已是中晚期
居民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服务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B04九成胰腺肿瘤发现已是中晚期 2016-04-20 2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