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研究结果令人关注,说那些聪明过人者常常显得胆小谨慎,有的比如怕乘飞机,有的有广场恐惧症。但这些人的创意能力很强,在童年时期,他们便显示出详细观察、分析和描述不合理现象的能力,他们的语言智商很高。已经去世的英国精神病科医生费利克斯·波斯特曾经发现,经他分析过的作家中,几乎有一半经历过心理治疗;而普通人中作心理治疗的只占5%。他还发现,名作家中的自杀率也较其他职业者为高。
斯蒂芬·金特别怕乘飞机,所以他很少出远门。海明威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丹麦著名童话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有疑病症(病态的自疑患病),怀疑自己会被活埋;此外他常无缘无故地带一根绳子,据说是万一房子着火了,可以顺着绳子逃生。伍迪·艾伦不仅是演员和导演,而且是一位颇有创意的作家;据他自己说,直至66岁,他一直患有恐黑症。德国著名戏剧家贝托尔特·布雷希特总感到自己离心脏病发作的日子不远了,不久他真的于1956年死于心梗。
关于名作家古怪性格特点的轶事,笔者以为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过分夸张的,有的真实性(或者细节上)值得质疑,还有的是属于强迫症。说到“聪明过人”、“超强创意”不免让人想到“达人”。中国春秋时期出现了“达人”一词(《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谓知能通达之人。”)。此词后来不太常用。2006年,美国创先推出了“达人秀”电视节目,颇受欢迎,后来很多国家相继模仿,纷纷举办达人秀节目。中国以前有些类似的节目被称为“才艺表演”,2010年7月,东方电视台开播首季“中国达人秀”。应该说,将talent译成“达人”,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牵强附会”,而是将“音译”和“意译”较好地融汇了起来,犹如将“本茨”汽车译成“奔驰”那样(后来有人不满意,只好改回“本茨”);唯一不足之处是talent 的含义被“达人”缩小了一点,上述名作家,还有才华出众的科学家、艺术家等在中国很少被称为“达人”,而talent是包含这些名家的。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尤其是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一个问题,“达人”们为什么会具有那样的才华、天赋和怪习惯。智能超常、才干出众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有,他们往往不信宗教迷信,有的尽管加入了教会,但他们仍然是无神论者。他们通常有音乐天才,很多人从小至少喜欢一种乐器,善于想象和幻想;研究表明,从事音乐的人,尤其是会作曲者,大脑比别人活跃得多,音乐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有可能发生有利的变化,有研究者发现,他们用来加工音乐的脑区同时也负责记录和语言。这些“达人”们习惯于“充电盹”——午间10至20分钟的小睡。他们擅长倾听,不善滔滔不绝。天才不乱交朋友,免得将有限的时间用来扶植友谊,因为他们手头有的是需付出大量时间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