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值得期待的惊喜,在我看来,就是香椿芽了。
月份牌上明明立春已久,可你有胆量在露天里走上那么一遭儿吗?“倒春寒”的威力实在不容小觑。可是,香椿芽来了,一下子就带来了春的讯息。
在一垛垛日渐迟暮蔫了吧唧的大白菜、一堆堆拥挤不堪开着黄色小花的太湖菜旁,香椿芽就那么水灵灵、脆生生地站着。褐绿的枝结上团团簇着根根向上的修细枝干,墨绿中透着一丝紫褐色。茂密纷繁的叶子并不芜杂,脉络清晰得油汪汪地绿着,千娇百媚地绿着。七八根香椿芽拢在一起就是一大捧呢,还要扎上一根红色塑料绳,好像妙龄佳人用细细长长的飘带扎出婀娜妩媚的身段来。康有为形容得好,“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生机勃勃,活色生香的春天就这么来了。
莫管价钱,快快买回家。一路上,我心里就盘算开了。香椿芽可以裹上面粉,炸着吃,重油粉饰反而埋没了佳人俏丽容貌。还可以剁碎碎地炒鸡蛋吃,稚黄配翠绿,垂涎欲滴。简简单单地腌制也甚好。冲洗干净后,掰开枝杈,挑拣嫩枝,沥水晒透,撒上一层薄薄的盐,密封在玻璃罐中,耐心静候上三四天,就好喽。打开罐子,扑面而来独有的浓郁香味,咸咸的,青青的,纯净、清澈、舒畅,这醇香氤氲在灵魂的深处,触动着内心最柔软的回忆。
不由想到大学时的一件糗事。某年清明有事回家,返校前,妈妈特意腌了一罐香椿芽,让我带到宿舍里,给大家尝尝鲜。“这是什么?像是树叶一样。”没见过此物的同学好奇地问。我莫名骄傲地说:“香椿芽呀!”那个女生捻起一枝,啧啧嘴,只说咸咸的,权当咸菜。我却是如获至宝,每天早上打开罐子,洗净手仔细挑拣出最细长的一枝配上白粥,缓缓咀嚼着,从小小的叶子上,琢磨着、回味着曼妙的味道。一度觉得,春日里早饭的样板就是白粥配上香椿芽,晚饭样板就是白馒头配上香椿芽。拿了整个春天来下饭,还有不香的道理?舍不得很快吃完,舍不得让春天匆匆而过。于是每次只吃一两片。没想到有天打开罐子,竟然一夜间发霉了。舍不得丢掉,用凉水冲掉霉丝,又用开水烫烫,接着配我的白粥。
一到家,我忙不迭欢天喜地地告诉家人买了香椿,宝宝吵着做曾在外婆家吃过的香椿芽炒蛋。马上大刀阔斧地做起来。先上百度查查菜谱,很简单嘛,只用刀把香椿芽剁得极细极碎,然后,打上鸡蛋,加一点点盐,热锅冷油,炒起来。可是怎么这么碎,这么不成样子。最后,一盘摆不上台面的香椿芽炒蛋都被我一个人吃掉了。打电话时向老妈讨教做法,老妈听了,很可惜地说,一定要用烫水焯一遍香椿芽,一定要在鸡蛋液里滴上一滴白酒,一定要撒上一点儿淀粉,加一点点水,一定要顺时针搅拌鸡蛋,还要记得多搅几下。原来有这么多的“一定”才成就了妈妈牌香椿芽炒蛋,才烙刻上老一辈常说“吃春”的味道啊。
氤氲在记忆中的香气,是妈妈为我所做点滴,细致入微润物无声地包裹着我。
椿萱并茂,万物生发,正是这香椿芽带来了春天最美的祝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