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2017年05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 环保酵素变废为宝
伲果皮菜叶还能这样用
范洁 陆欣
  每1500克厨余果皮菜叶,就可兑换250克酵素原液,日前在松江多个街镇社区,兴起一阵“变废为宝”的风潮。

  家住小昆山镇的陆金木刚吃过饭,就拎起厨房间的一大袋垃圾出了门,但他在垃圾桶边没有停留,而是径直拐进小区内的一间“酵工坊”,不一会儿,只见他提着一个装满棕色液体的矿泉水瓶。“我这是拿垃圾换了‘宝贝’,用处多着呢!”

  陆金木口中的“宝贝”,是将厨余果皮菜叶加入糖和水发酵后产生的酵素原液。别看一小瓶,用处可不小,洗手、洗碗等清洁工作都能派上用场,居民将原液取回家后,只需根据用途,按不同比例稀释即可。

  走进“酵工坊”,只见一袋袋厨余垃圾被分类剁碎,上秤称重后与红糖、水混合倒进大桶密封。工作人员介绍,将各种原料封进桶内后,第一个月要不时打开翻动透气,之后则只需完全密封,三个月后,厨余垃圾就成了用途广泛的酵素原液。“由于原料没有其他添加物,制作的酵素原液居民也用得放心。”

  “酵工坊开张近两个月,居民参与度越来越高,我们经常要搬到室外空地去兑换。”叶榭镇世强居委会是松江全区第一个成品酵素制作和兑换点,居委会书记赵春华坦言,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核心在于自发参与,“垃圾换酵素”这一模式,恰好能调动起自觉性,调动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自治,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植入日常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一糖三果十份水,三月期待终不悔。洗涤精华显神威,健康生活酵素美。”张贴在“酵工坊”墙上的标语,向居民宣传“酵文化”。谈起开进社区的初衷,“酵美云间”创始人周英杰回忆,近年全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他对此深有感触,加上早前就对酵素感兴趣、有研究,便希望为美丽家园出谋划策。“从今年3月开始实施,目前松江已建立14个‘酵工坊’,市民的接受与欢迎给我信心,我的目标是今年在松江设立100个点。”

  用垃圾换酵素原液,既能促进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而且用酵素原液替换家中的洗衣粉、洗洁精等化学制品,还能减少水污染。因此,“酵美云间”计划得到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重视,并提供相应支持,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减量,通过推广酵素,也将环保的理念向外传播,此外环保酵素还可用于治理河道,净化水质,对生态环境起到修复作用。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陆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影视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伲果皮菜叶还能这样用
成群鸥鹭栖息松江农田阡陌中
讲述千年“盐文化”
清理非法捕捞网具
“萌鼠家族”安家植物园
铁铺炉火燃不息 叮叮当当半世纪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08伲果皮菜叶还能这样用 2017-05-13 2 2017年05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