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盐业曾经相当发达,五代吴越时曾出现“煮水为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虾蟹,舶货所辏”的兴旺景象。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海水晒盐业基本消逝,唯有金山漕泾海涯村还留有最后一批盐民。此后,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上海化工区兴建,上海传统海盐生产就此销声匿迹。
作为上海海盐生产重镇和盐文化传承最为悠久的漕泾镇,通过发掘整理盐文化创编出《沧海盐田》,向世人反映这段风雨沧桑的历史记忆。通讯员 万军 徐鑫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