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好”学生
钟道然从小就是个让家长骄傲的孩子:成绩一直很优秀,基本没上过补习班。从人大附中毕业,考入人民大学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顺风顺水。
可钟道然知道,在他的身体里生长着两个“自己”:一个是表面上为了学业遵从考试原则的自己,另一个是内心喜欢文艺充满叛逆的自己。
内心的叛逆,让高中阶段的钟道然做了不少叛逆的事。高一那年,两个女生因为迟到被班主任罚站半小时。钟道然认为这是体罚,“体内的正义感作祟,我为此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状告班主任。”因为这封信的作用,那位老师向钟道然表示了歉意,并承诺不再用这样的方式罚学生。
另一种叛逆来自他的“樱桃小丸子”发型。这个内心腼腆的孩子,倔强地认定发型代表了他真实的自我,可却不想这一古怪的造型不被很多老师认可。
在高中一模考试前,老师终于忍无可忍,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剪发那下一个星期就别来上课。“所以我就干脆来一个‘买一送一’,连续两周没去学校。”最终,钟道然一模考试成绩非常优异,这一次对抗不了了之。
进大学倍感失落
和其他的中学生一样,钟道然会为自己的成绩患得患失,他希望进入大学后,这一切都会改变。
可是进了大学,他才发现自己和周围同专业的很多学生一样,并不喜欢经济。“想象自己每天必须穿着西装革履朝九晚五出入写字楼,知道自己几点会做什么样的事。这样的生活让我无法忍受。”
钟道然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突然觉得自己成长中的最好时光都用于标准化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全部被标准化。我当时觉得我必须写一点什么,如果不写下来我就会死掉。”
曲折的出书过程
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钟道然开始了艰苦的写作过程:查阅了数百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研究国外的教育体制和古代的教育方式,试图进行逻辑性的分析和对比。
“这是我第一次那么迫切地自发想做一件事。”为了写书,钟道然退了大二大部分的专业课,只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类选修课学习。写书的过程中,钟道然也慎重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如今,他做出了一个更加另类的决定——将放弃现有的学业,希望能出国专心研读艺术学。他的母亲王女士说,看完这本书,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让他走自己要走的路。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钟道然的意义在于,他在反思写作的过程中,听从内心的声音,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真正所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而现在很多人其实内心空洞,没有自己的目标,是一片茫然的。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