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人际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吞吞”的木木
  9岁的木木正读小学三年级,平时在学校行为规范,老实听话,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但他有一个让妈妈非常担心的问题,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按理已经9岁了,自己起床穿衣应该没有问题,可是他就是动作慢得出奇。他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张,看他慢吞吞的样子,妈妈只好自己动手帮他穿。吃早饭也慢,每次都是妈妈一边催促,一边用力把早点塞到他嘴里。回家做作业也是慢吞吞的,才小学三年级每天就做作业做到十点多。更严重的是,最近学校考试,木木竟然出现了来不及完成的情况,急得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看见妈妈一连声地数落自己“慢吞吞”,木木在旁边小脸通红,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他小声地辩解说自己也想快点,但天生就“笨头笨脑”、“木知木觉”,没有办法改变。听到木木的自我评价如此之差,咨询师感觉到问题所在。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木木3岁之前妈妈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比其他同龄孩子“慢一拍”。只是进了幼儿园以后,有一次老师反映,木木在画画方面反应比较慢,握笔手指也不灵巧。这让妈妈很紧张,回家就逼着孩子练握笔,结果发现木木真的握得不像样,就逼孩子每天练习。也许是木木不太愿意做,每次都拖拖拉拉,动作也是特别“慢吞吞”的。妈妈一气之下,就经常说孩子“笨头笨脑”、“木知木觉”,谁知发现这孩子竟然越来越“慢吞吞”了,原来只是练写字慢,后来发展到做什么事情都慢啦。 

  事实上,握笔写字画画需要儿童精细动作的发育,而这一发育在孩子3岁左右才开始,一般要到6岁前才基本完成。而且每个孩子由于自身发育的因素,完成精细动作的发育有早晚之别,但只要在一定年龄段内,都属于正常。因此,对于一位3岁的孩子来说,不能准确地完成握笔的动作很正常。问题在于木木妈妈不了解,听了老师反应就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孩子做不到又感到心里委屈,就采取“拖拉”的行为来反抗。更严重的是,妈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拖拉行为背后的委屈情绪,却一再批评指责孩子,以负面的评价来伤害孩子,结果造就了一个“慢吞吞”的孩子。 

  这种妈妈对孩子负面评价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预言的实现”。即一旦孩子受父母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自我就会向着这个预言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导致预言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孩子”确实是夸出来的。

  吴亦君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 :http://b1og.sina.com.cn/wwuyj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综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特稿
   第A07版:特稿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视窗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题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6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这个寒假她过得好累
“慢吞吞”的木木
涨租的不安
新民晚报心理/人际B02“慢吞吞”的木木 2012-02-22 2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